|
作品名稱:《印象福州——以福州為榮》 作品類別:征文 姓名:黃鐘緯 年齡:16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選送單位:砂拉越詩巫公教中學 指導老師:黃香蘭 印象福州——以福州為榮 “月光光,照廳中。做儂新婦野心酸……”榕城歷史可追溯回公元前5000年前,雖已隔千秋萬代,但其文化仍被保留得完善。作為閩都文化的分支,福州文化發展出了自身獨特的語言、習俗、節日、藝術等。 “虎糾、電娃、里套……”福州話,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是福州民系的所使用的母語,因為福州話在漢語各大語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州人把這門語言稱作平話,顧名思義就是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語言。同其他漢語方言相比,福州話的連續變調規則非常復雜,聲母類化是福州話非常典型的性質之一。文白異讀的現象很經常在福州話中出現。通常白讀出現于口語詞匯,文讀則用于讀書音。 福州的傳統藝術可分為戲曲音樂及工藝美術,福州的傳統音樂是十番音樂,它是一種傳統器樂演奏曲,自清朝道光中期就開始流傳,曲調來源大體上可分為曲牌、小調、嘩牌以及一些流行歌曲,十番音樂的演奏樂器有13種,如弦樂器椰胡,打擊樂器鈸、鑼、狼帳等。演奏時強調后半拍,音樂高八度,風格粗獷,顯示出了福州人豪邁自信的風格。《秦樓月》、《水底天》、《蓮花冊》等都是十番音樂的代表作品,可惜的是由于該音樂是口傳心授而無書面資料,現已面臨失傳的困境。《紫玉釵》這耳熟能詳的戲曲也是福州的傳統劇目——閩劇的代表作之一,閩劇風格高雅、瀟灑,道白清晰,唱腔優美,婉轉流暢,演員在表演中重視運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力求展現優美的身段,通過外形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因此閩劇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淀和內涵,是閩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 是福州方言的活化石,是傳遞鄉音、鄉情、鄉戀的一個重要藝術媒體,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談到福州的工藝美術,“榕城三絕”必不可少,壽山石雕、軟木畫及脫胎漆器。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精湛圓熟,又在發展過程中廣納博采,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其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品類。軟木畫是福州獨有的雕畫結合工藝品,它以“無聲的詩”聞名于世。軟木畫色調古雅純樸,形象逼真,畫面猶如宋人筆意,意境深邃,遠奧高古,清奇可愛,具有“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的藝術效果。作為脫胎技藝同髹漆藝術相結合的產物,福州脫胎漆器的制作頗為不易,從選料、塑胎、髹飾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經過幾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藝非常復雜,制作和陰干等費時,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數月。 福州的許多節日和習俗具有濃厚的本土特色,一些如拗九節這樣的節日是僅流行在福州十邑地區的特有節日。拗九節在每年農歷正月廿九日,是福州族群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福州人會煮拗九粥用來祭祖或贈禮,而拗九節后三日是二月二,福州人在這天有吃咸粥的習俗。其他節日如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皆都有慶祝,唯慶祝方式不同如福州人會在清明節制作菠菠餅,用于供奉、饋贈和食用,除夕時福州人會進行貼新符、放鞭炮、舉行家庭晚宴的活動。 在人生禮儀習俗方面,福州人常由虛歲五十歲開始做壽,宴請賓客。壽禮常送壽桃包、線面、燭、炮等,做壽者也會吃“太平面”。福州地區的葬禮往往要求子孫披麻戴孝,男性子孫穿戴麻衣、草帽,女性子孫身著粗麻布衣裳,其余親人則腰纏白布。在婚俗方面,男方先下聘禮,定親和迎娶前男方都需先送禮至女方家庭,女方則要有特定的回禮。婚禮當日,男方還要找一些家庭背景良好的男孩在洞房的馬桶中撒尿,以求早生男孩,稱為“開桶”;新婦被接到到男方家中后要叩見男方家族長輩,長輩則會送新婦見面禮孩子滿月和周歲時家中常常會辦宴席,有的家庭還會讓滿周歲的幼兒抓周。 榕樹,它是樹中之冠,它不畏風雪,它的那枝繁葉茂,象征著后代得以延續,它極強的適應能力,更象征著它的后代不畏艱辛,擁有著會與困難抗爭的生存能力。“榕樹參天木,千年逾古稀。枝繁形若蓋,葉茂影如衣。氣度實堪慕,從容志不移。齡高當益壯,猶在雪霜時。”這絕對是對榕樹最好的贊譽,而福州就是這么一座城市。 綜以上與福州相關的風俗文化美德精神,是福州特有的,甚至早已傳揚到落戶于世界各處的福州人及其后裔,生生不息,福州,您以為榮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