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姨, 您還好嗎?大家都好嗎?在隔離的這段日子里,我對家鄉格外 想念。對你們,對福州的一切念念不忘。在福州三年的點點滴滴在我 的腦海里不斷循環,就像擦不掉的油畫,不斷地呈現在腦中,勾起一 幕幕溫暖的回憶。我想念熱情似火的福州人,想念春風拂面的西湖公 園,也想念香噴噴的福州小吃。每每想起福州的一切,思念之情再也隱藏不住。 六歲那年,母親帶著我回到了福州,讓我與你和姨父生活,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面對突然從美國降臨到福州的我,你們張開溫暖的懷抱迎接我。每天,你都會給我煮地道的福州菜。我學到的第一句福州話就跟菜有關:白列普伊 (白吃菜),意思是在吃飯的時候只吃菜,而不吃米飯。我還清晰地記得,每天早上,我們一起到一間老舊的餐館里吃拌面扁肉,到處彌漫著幸福的味道。拌面、扁肉和鍋邊,是福州人最喜愛的小吃、最溫暖的回味。“一碗拌面,一碗扁肉!”是餐館老板最熱情的招呼。剛學會拌拌面的我,左右手各一只筷子,笨拙地挑起面條,認真地翻拌著,那副認真的表情惹來不少笑聲。再說說我的最愛——扁肉和鍋邊:滑溜溜的扁肉順著嘴巴滑進肚子里,鍋邊里濃郁的海鮮味充斥著整個口腔,讓人回味無窮。坐在咯吱咯吱響的木頭桌椅上,面前擺著香噴噴早餐,一道晨光照進餐館,暖暖的氛圍讓人們的心情無比舒暢。 菜市場是我特別喜歡去的地方。在那里,大家都講著福州話,非常融洽。看著你跟老板們講價,我學到很多地道的福州話。聽菜市場的阿姨和叔叔們聊天是最有趣的事情。每次去買菜時,我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八卦新聞,聽他們說話簡直就是在訓練我的福州話聽力。三年時間,我在菜市場聽了許多福州話,也學會了不少。現在,我還經常在家跟爸媽飚福州話呢。另外,我還喜歡跟鄰居串門。福州人仗義、自來熟,樂于助人,隨便在小區聊上幾句就可以交上朋友。混熟了后,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串門。我們家的鄰居,今天帶點老家產的海鮮,明天拉著我們出去逛三坊七巷,打羽毛球,后天又一起出去吃飯,就好像一家人。小孩子在一起做作業,大人們就坐在旁邊喝茶聊天。看著周圍聊著天、臉上洋溢著笑容的人們,我感覺自己已經悄悄地融入到福州的生活中了。 每一次家庭聚餐都是我最興奮的時刻!所有的公公婆婆,姨夫姨媽還有表哥表弟們都歡聚在家里。姨媽們一邊打著福州麻將,一邊攀談家常。清脆的麻將聲在家里回蕩。公公和婆婆準備著每次聚會必備的午餐---海鮮粉干!鮮美的海鮮味道圍繞著我們。還沒等到可以吃的時候,所有的小孩子都已經圍在鍋前面焦急地等待著美味的午餐。吃粉干最重要的兩樣調味料,絕對是福建老酒和蝦油(雨露)無疑了。 我還記得,有一次表哥手抖,在粉干里倒了將近半瓶的老酒,白白浪費了一碗美味。而蝦油就更不用說了,對福州人來說,那就是跟老干媽一樣的存在呀!吃完午飯,我和表兄弟們就蹦到小區里撒野。撈蝌蚪、玩樹枝、探險、捉迷藏、一個不漏地全玩過去。甚至我們還會去玩麻將,開著玩笑地叫著:“我胡啦!” 晚上,我們還會到福州最正宗、接地氣的餐館,鳥店吃飯。那里都是最原汁原味的福州菜肴。老板端出的都是名菜,而且還會熱情地跟我們聊天,介紹菜式,打趣,好不熱鬧。 在家里隔離了那么久,我最最最想念的就是在鼓二小的美好校園時光。我還記得,每天早上您都會給我買一個肉包和一份豆漿當早餐。我戴著紅領巾,穿著潔白的校服,大口啃著肉包,走進了充滿活力的校園。一群嬉戲打鬧的同學從我身邊跑過。微風輕輕地吹過校園,一片片金燦燦的銀杏葉落在我的肩膀。我最好的朋友拽住我的書包,遞給我一片四葉草,悄悄地告訴我:“吃了會變聰明哦……”當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像海水一樣“流”到操場。我不喜歡操場,我喜歡操場邊上的銀杏樹。坐在銀杏樹下和最好的朋友畫畫、聊天,是我最喜歡的休閑活動。大家在一起永遠都有講不完的話。 回憶過去,在福州的時光永遠都是歡樂的、熱鬧的。雖然距離能把我們隔開,但隔不開的是我對大家的思念和珍貴的回憶。我真的好希望疫情能盡快結束,我可以回到福州,重溫這美好的時光。 祝您安康! 倩雯于美國新澤西
專家點評:這篇文章通過給姨媽寫信來回憶在福州生活三年的點點滴滴,寫作角度特別、立意鮮明、情真意切。字里行間還表達出小作者對家鄉的愛戀和殷殷深情,鄉情是割不斷的根,剪不斷的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