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福州文化》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潘怡廷 年齡:15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光維 選送單位:詩巫公教中學 《福州文化》 福州,一個我總是聽到的詞語,從父母那里,從親戚那里,甚至從學校,朋友那里都聽得到這個詞。這是因為我從小住在昵稱為“小福州的詩巫,周圍的華人十有八九都是福州人,因此總是會聊到福州。例如與親戚吃飯時,被親戚調侃身為福州人卻不會說福州話或每次出門遇到的福州人都基本來自詩巫,父母便會開始與他聊個不停。 雖然我對福州話一竅不通,但身為福州人的我當然還是了解關于福州的知識的。就比如,詩巫福州人的由來。相傳20世紀初。黃乃裳帶著大約一千多名福州人從中國逃到詩巫,并且安定了下來。才使如今詩巫住滿了福州人。也從而引進了許多福州文化和美食,例如光餅、征東餅、干盤面、鼎邊糊等。福州美食可說是馬來西亞十分著名的美食,是我們馬來西亞華人十分喜愛的美食。 比如光餅,光餅可說是十分熱門的馬來西亞小吃,華人無一不愛。光餅的制作材料十分簡單,只需面粉與少許鹽就可。光餅的做法也不難只需放入土制的烤爐便可。光餅雖做法簡單又好吃卻也越來越少人知曉光餅的做法及其美味了。讓我不由得擔心未來廣播還會如此有名嗎?還是逐漸變得鮮少人知呢?聽說光餅出自1563年,是閩東南民眾為戚繼光的軍隊預備的干糧。據說,戚繼光率領士兵追殺捕剿倭寇,需快速行軍,但行軍過程,做飯總是會拖延不少時間,戚繼光又想不到好辦法。有次,一老農為戚繼光獻上許多中間小孔、灑滿芝麻的咸餅以示慰勞,并告訴他,這餅光光的,用繩子穿上帶在身邊,餓時即可充饑。消息傳開后,沿海各地百姓便爭相為軍隊做光餅,光餅名聲便從此傳開來。但現今,已是21世紀,科技發達的時代;已不需用這種方法了。且現今年輕人都愛吃甜品 、奶茶等,已鮮少有人喜歡吃光餅了。令我擔心如此美味的福州美食會不會就此消失呢? 當然,福州美食可不只有光餅出名,干盤面也是十分有名的福州人說制。是以生抽 、豬油 、炸紅蔥為調料,與加入面條且撈好便可。除此之外,還有加入黑醬油的黑干盤面,以及加入咖喱的干盤面,可以說是升級版干盤面,每一道都令人回味無窮。 此外,福州人的結婚習俗也大有不同。每個人都知道結婚前都會先進行訂婚儀式。而福州人訂婚儀式較不同。福州人的訂婚儀式稱為’過禮‘,媒人會把雙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對方父母。之后雙方即可商定日期,辦理結婚證。男方父母便可與女方父母約在酒店訂婚,邀請親戚朋友來參加。當然,雙方也許給予聘禮,男方要給予尾數必為三字的聘金,因福州方言三與生諧音,象征婚后多生兒女。也許準備喜慶十色如喜糖5斤2包,2個大豬腿 、2只大魚 、2頭目魚干 、線面5斤2包 、紅蛋若干 、 蘋果或桔子若干 、紅酒2瓶 、10只腳健全的煮熟后變紅的2只大螃蟹意為十全十美 、一對活雞等,且都要紅紙外包紙。女方則需準備一只母雞,新娘內衣 、西裝一套 、襯衫一件 、 新娘男襪一雙 、金戒指一個。之后就到了接親儀式,男方需準備兩輛以上裝飾好的車來女方家接新娘與嫁妝,且女方家需放鞭炮來迎接新郎,,拜見好祖先后,要吃太平面。新人聽完太平面后,便可準備出嫁。到男方家后,隨后拜堂,先拜天地祖先,再拜公婆,后夫妻交拜。拜畢,由一對“福壽雙全”的一對夫婦持風燭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到此,儀式就差不多完成了。 在明白了這些知識后,我才意識到身為福州人的我,有多不了解福州文化,令我感到羞愧不已。為此,我想讓詩巫天下與我同樣不了解福州文化的福州人學習福州文化,將這些福州文化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