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小福州·詩巫》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陳迎棿 年齡:17歲(女) 所在國/地區(qū):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雅芳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古晉中學(國民型) 《小福州·詩巫》 雖然我從未踏足中國福州福地,但是我們這兒也有一個“小福州”,它位于砂勞越詩巫(SIBU)。詩巫確實有“小福州”的美稱。由于詩巫是母親和外公外婆的家鄉(xiāng),所以每次學校假期我們一定會回鄉(xiāng)。 砂拉越詩巫有“小福州” 的美稱是因為這個地方福州人口居多。這個地方有著濃濃的福州特色,無論是食物,語言甚至傳統(tǒng)習俗和文化都是純正的福州特色。這些傳統(tǒng)與文化就這樣在這個地方一代一代地傳承和延續(xù)。 當我穿梭在這座城市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淳樸和人情味特別濃。這里有福州特色的美食,還有福州的建筑設計。坐在茶餐室里,不免會聽見這里的福州人都用他們的方言——福州話暢談闊論。所以說這里是“小福州”也不為過! 說起有福州特色嘛,“小福州”的美食肯定占上風。在這里,我腦海里第一個閃過的就是——光餅啦!光餅是一種無酵餅,最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將一片片的光餅貼在窖爐內(nèi)烘烤。剛出爐的光餅散發(fā)著淡淡的芝麻香,那香味撲鼻而來,真叫人口水直流啊!光餅這個特色小吃在詩巫可謂是見多不怪了。不僅本地人喜愛,就連外地人回程時不帶上兩大包是不行的啊!身為一個無肉不歡的人,我個人偏愛有肉餡的光餅。熱騰騰的光餅配上豬肉碎,那簡直就是天作之合,讓我欲罷不能,一個接一個地吃。有時候,一口氣吃五個對我來說只是小菜一碟。 除了光餅,福州糟菜粉干也是這里的特色美食。當然了,糟菜粉干也是我的心頭好。糟菜是福州的特產(chǎn),我個人很喜歡它的香味,不僅可以去腥味,還可以提鮮。加入辣椒后糟菜粉干,酸酸辣辣的,非常開胃。我也蠻喜歡和紅糟一起料理的糟菜炒粉干,不僅從顏色上很吸引我,味道也是一級棒,可謂是色香味俱全啊!在陰天或者下雨天來碗熱騰騰的糟菜粉干,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詩巫這座小城也有另一道我非常喜愛的美食,那就是——鼎邊糊!鼎在福州話里的意思是鍋邊湖,所以鼎邊糊指的就是鍋邊的糊。鼎邊糊是由白米和水磨成的米漿制成。鼎邊糊常見的配料有黑木耳,魚丸,魷魚,肉片等。鼎邊糊最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將米漿淋在鍋邊,然后再將鼎用蓋蓋起來,稍等一會就打開鍋蓋再用鏟子將干脫的米糊刮入以配料一起熬煮的高湯中,最后撒上一點青蔥作為點綴,一碗鼎邊糊就完成啦!每次回鄉(xiāng)我一定會光顧一個小巷子里的老店鋪,那里的鼎邊糊清淡爽口,再撒上一點白胡椒粉,更是絕配!每當下雨天時,我都會想起那碗熱騰騰的鼎邊糊,真是叫人嘴饞啊!現(xiàn)在想想,我真恨不得馬上飛到那里叫一碗鼎邊糊! 如果說起詩巫讓人記憶深刻的地方或地標,大家可能會馬上聯(lián)想到豎立于市中心的白天鵝雕像,又或者是詩巫中央市場,也有可能是永安亭大伯公廟,但我卻會聯(lián)想起黃乃裳公園。這個紀念園是為了紀念詩巫的開墾建城領袖——黃乃裳而建立。黃乃裳是婆羅州島“新福州”墾場的開發(fā)者。在于開發(fā)及推開這個“小福州”,他可謂是功不可沒。因此,當?shù)厝嗽谶@座紀念園里建造了黃乃裳的銅像,以紀念他為這座城市所作出的貢獻。對于我而言,這是一個值得被大家記住的地方。這里的人,事,物,都應該銘記于大家心中。我認為這座紀念園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紀念,更重要的是,它提醒著我們時時刻刻要感恩且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因為那是我們的祖輩披荊斬棘,辛辛苦苦所打拼下來的成果。 “小福州”——詩巫,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認為每個美好的詞匯都足以形容這座小城的美與好。在這座小城鎮(zhèn)里,我會不自不覺地放慢我的腳步,穿梭在這里的每一條街,每一個角落,慢慢地去探索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或許這就是這座小城的魅力所在吧!如果說這里只是 “小福州”,那么真正的福州是不是會更加的美好,更讓人向往呢? 我相信,總有一天,我一會親自踏足這個“有福之州,有福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