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記憶中的家鄉》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許萬章 年齡:17歲(男)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雅芳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古晉中學(國民型) 《記憶中的家鄉》 北緯2.1317度,東經111.5237度,我的家鄉坐落于馬來西亞砂拉越州泗里街省。這里有馬來西亞最長的河流 – 拉讓江,這里有無數可口的福州美食,這里還充滿著人間溫情。雖然不久住在泗里街,但每逢佳節或到了學校的假期。我都會不遠千里地回到這里。雖然一年在這里待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但我對這里充滿著留戀。家鄉,我在這里擁有無數的回憶,在這里,我可以體驗到了市區體驗不到的東西。 在我的記憶中,泗里街就是一個充滿人間溫情的的房。每天早晨,泗里街的咖啡店總會充滿著人潮,偶爾還要排上隊。雖然泗里街只是一個小省,但是在咖啡店里大家都可以打成一片,說著耳熟能詳的福州話。親切的問候,朋友的朋友也可以變成自己的朋友。在家鄉的咖啡店里隨處可見到這樣的場景。似乎大家都是一家人,永遠也聊不完的一家人。隨著時代的變遷,我現在回到家鄉,仍然還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喜歡這樣的感覺,富有溫情的感覺。沒有在大城市的咖啡店中,你吃你的,我吃我的,我們互不相識的感覺。 在泗里街的小巷里,隨地下棋的人很多。一張小桌子,兩張小板凳,還有幾位圍觀的人群。小型的切磋比賽就這樣展開。雖然設備簡陋,甚至棋盤有些都是手繪的。但兩方的棋手都下得水生火熱,非常的激烈刺激。我曾經也和這些小巷里的人下棋,別看他們都是中老年人了,但是棋藝還是十分精湛。對于研究棋藝多年的我仍不足以勝過他們。看來,他們下的不是戰術,而是經驗。因此,每當我有空暇時間,我都會去請教這些“街頭藝人”, 要求他們把經驗傳授于我,偶爾也會下兩盤。一個下午的時間,可能就這么度過了。 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泗里街的美食。泗里街算得上是另外一個小福州,少不了的是福州的美食。一盤香噴噴的干盤面,撲鼻而來的豬油味,撒上蔥花,再配上清燉的豬肉片。干盤面在嘴里咀嚼著,很是筋道。打小我就喜歡吃家鄉的干盤面。相比于其他地方的干盤面,家鄉的干盤面擁有更獨特的味道。一碗長壽面,淋上雞湯,再加入一點紅酒,看了足以讓人垂涎三尺,更別說它散發出來的酒香味,絕對讓你終身難忘。長壽面通常是在慶壽宴上會出現的,佳節如農歷新年也會出現在餐桌上,意味著“長壽”。在泗里街,當然也少不了福州光餅。烘培出來的光餅加上多汁的肉碎。這是這里出了名的茶點及宵夜。 在我記憶中,家鄉就是世外桃源。爺爺屋后有一片空地,是拿來栽菜的。每次回家鄉,我都會幫爺爺去打理他的菜園。對我而言,這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因為在城市里,我每天都會忙于自己的學業,而這些生技,我完全不會接觸到。到了這里, 我終于可以體驗當農夫的感覺,知道了農夫的不易,更加深入明白每一顆飯粒都得來不易。在我的記憶中,爺爺的屋旁還有一片森林。小時候,我最愛讓爸爸帶我到里面“探險”。在森林里有許多種類的植物如:紅毛丹樹,榴蓮樹,水桃樹等。新年回鄉,我最愛的是摘水桃吃;年末假期回鄉,我最愛的是撿榴蓮吃。記得一次“探險”時,姑姑摘了一片葉子放在嘴口,輕輕一吹,吹出了悅耳的樂曲,與森林里的鳥鳴聲奏成了動聽的交響曲。我也隨手摘了一片。可怎樣吹都吹不出。而姑姑則在一旁嘲笑我,無論如何都不肯“授我以漁”。 沿海、森林、美食、溫情,這就是我的家鄉—泗里街。雖然沒有很出名,但是它充滿著溫情與回憶。印象里的家鄉永遠那么美好。雖然不久居,但是偶爾回鄉探望家鄉的爺爺奶奶也是一種很懷念的感覺。吃一吃干盤面,種一種蔬菜,到黃土路奔跑都是家鄉的印象。對我而言,家鄉的溫度永遠也不會變,會變的只有對家鄉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