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味道》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鄧佩瑩 年齡:15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李昔沄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美里中華(國民型)中學 《味道》 "外婆!你看,今天我們在新年夜市買的福州小吃,你嘗嘗!" 說罷,便把食物遞到了外婆的嘴邊。 "嗯,不錯,但還差了點味道。" "味道?不是夠咸了嗎?"我疑惑道 "哈哈,傻孩子!"外婆搖著頭,笑了 我的外婆是個道道地地來自詩巫的福州人,從小她就在福州文化的熏陶下長大。后來,外婆就遠嫁到了我的出生地——美里,同時也在這里有了自己的家庭。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也很常到外婆家玩,說不清為什么,比起歷經千辛萬苦才把我生下的媽媽,我和外婆反而還比較親,而她很疼我,我也很喜歡她。雖然我也可以說是在她的福州式教育下的長大的,可是,我至今還是很不爭氣的,連一句完整的福州話都不會說,為此也沒少被外婆嫌棄過。但就是因為我嘴的笨拙而說出的那些不標準的福州話,我成了外婆的開心果,為她也帶了來了不少的歡聲笑語,這樣說來,其實也不完全是壞事嘛! 話雖如此,但我對福州的文化還是略知一二的,不然那就真是為外婆蒙羞了,因為基本的習俗、美食我還是懂的,更何況我還是從小在福州的耳濡目染下長大的呢?說到福州美食,那真不得不提起外婆了,她可是樣樣拿手的"廚師"呢!幾乎每天,外婆都待在廚房里,研究各種好吃的,尤其是福州小吃,而我們也很樂意當她的"小白鼠"。從小,我就不愛吃蔬菜,為此大人們都頭痛不已,外婆也因此常常想盡辦法把蔬菜加入食物里面,只希望我的營養是均衡的。就比如,我喜歡吃福州魚丸,她便把蔬菜剁碎了加進她親手打出來的魚丸里。當然!魚丸一如既往地好吃,但卻有了外婆的心意,有了種說不出的溫暖。這就是她,對待食物,她向來都是認真的,她說對吃的就得像對孩子一樣,必須用心,不然結果定是難吃的,任何事都一樣。也因如此,外婆手機的簡訊每天可說是"源源不絕"的,因為有很多人都為此來請教她,而她也很大方的分享出去她的食譜。當然,我也因為這樣,直到現在都被很多人羨慕著,有個這么厲害的外婆。 "外婆,‘湯圓節’到了嗎?我想吃湯圓!" 小時候,我很期待冬至的來到,一到12月我便會這樣,纏著外婆問道。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湯圓好吃,也是因為那一天表兄弟姐妹都會聚在一起,所以我特別喜歡冬至。一大早我會跟著媽媽到外婆家和外婆一起搓湯圓,為了表示我也派得上用場,我都會要求一起搓,但最后總是把自己搞得一身粉,干凈的臉蛋變得白白的,只露出一雙黑溜溜的眼睛眨巴眨巴地,惹得媽媽還要幫我整理干凈。那時的我一直以為搓湯圓與橡皮泥一樣,可以弄出很多不同的形狀,但其實不是的,外婆說搓湯圓就得圓圓的,這樣一家人才會團團圓圓的。外婆的湯圓是正宗的福州湯圓,外層是會裹著白糖,花生粉和黃豆粉的湯圓,但我不喜歡這樣的,我喜歡和糖水一塊吃。所以,外婆最后總會留起一些湯圓,然后用她自己種的斑斕葉去熬糖水給我。這也是為何,大家吃湯圓的時候,只有我是最特別的那一個。 知道福州的,應該都也會知道“鼎邊湖”吧!雖然我不喜歡面粉類的食物,但是我特別喜歡外婆做的“鼎邊湖”,也是一種由米漿做的食物,吃起來非常地鮮美。還記得每次生病的時候,因為什么東西都吞咽不下,挑食的自己又不喜歡吃粥,所以只要外婆在,她都會為我煮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鼎邊湖給我吃。雖然這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濃濃的它,卻宛如外婆對我濃濃的愛與關心,即使熱在嘴里,但卻是實實在在地暖在心里。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了,生活因為學業變得越來越忙,而去外婆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從以前的一周兩次,變成了如今的兩周一次,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外婆對我的愛,時不時都會以手機的方式來聯絡我們。每次回到外婆家的時候,不管她在忙些什么,她都會盡快弄完,與我們坐下聊聊天。她很喜歡給我們做東西,不管是吃的還是穿的,自我有記憶以來,我的睡衣床單都是外婆一針一線親手做的,也許這也是為什么,有這些東西在身邊,我也睡得特別安心吧!如果生日時剛好在外婆身邊時,她會用她親手釀制的福州紅酒為我煮上一碗雞湯面線,如不在,她也會特別有“創意"的,送我一直雞,讓媽媽幫我煮,就像今年一樣。 福州味道,也是外婆的味道;那永遠都把家人放第一的外婆,也是我永遠最愛的外婆。也許我以后還是學不會福州話,但我一定會代替外婆把那些習俗以及文化傳承下去,像外婆一樣,也如古話說的一樣“前人做后人傳”,努力地把福州文化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