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福州·情》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溫智恒 年齡:15歲(男)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李昔沄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美里中華(國民型)中學 《福州·情》 我曾有幸到福州旅游一趟。短短幾天,讓我對這個地方有了全面的認識,更是驚嘆和著迷于這里的獨有風光及濃厚的文化特色。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 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征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有古榕樹近千株,其中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的,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榕樹為市樹。 說到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中國之首。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它象征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茉莉花在花叢里著實不太搶眼吸睛,可卻獨樹一幟,純白得讓人看一眼就再也不開眼。 每當夜色降臨時,福州的中洲島、臺江步行街那兒霓虹燈閃爍,不少小攤小販推著車子,走街串巷地吆喝著賣特色小吃,各種不同的香味飄散在空中。在福州小吃中,光餅是“領隊大哥大”。光餅的來歷與戚家軍抗倭寇的歷史分不開。當初戚家軍抗擊倭寇正處于艱難時期,當地老百姓便用面粉、水、芝麻做成一種半徑約三四厘米的圓形面餅送給軍隊。正因這個典故,光餅名聲大震。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光餅上稍作修改,做成了現在的西餐——比薩。魚丸更是福州人極為鐘愛的小食。魚丸采用鮮魚肉加上鮮豬肉調配而成,一口咬下去,湯汁四溢,撲鼻而來的肉香和魚香令人回味無窮。福州地道的魚丸殼薄而富有彈性,肉餡多并帶湯汁,加入少許香醋與胡椒,味道真是令人過齒難忘 。 另外,福州的景色也迷人得很。屏山,之所以稱屏山,是因立于城中鬧市看此山,其形如屏。屏山又曾稱樣樓山、越王山等,據說當年閩越王故都建在此山麓,所以屏山一度名為越王山。屏山歷史悠久,古時常有要人駐此,因此遺留下的古跡景致就特別的多,林林總總,方方面面的有29勝。如山的東麓曾有冶山之稱,為閩越王建都的具體地點,有歐冶池,后唐刺史裴次之辟球場于山南,曾建有望京山、觀海亭、玉泉池等勝跡南麓原有越王飲馬池、琴石、金雞井,特別珍貴的是有宋代的古建筑華林寺;北麓則有龍舌泉;而屏山山巔曾立有環峰亭、勝會亭、翠濤亭,并建有鎮海樓等。可惜的是,數百年風風雨雨,朝代更換,屏山許多勝跡多已不復存在。又萬幸的是,南麓的宋代木構建筑華林寺得以保存,尤其近年來人民政府重視,撥款籌資,再次大興土木,已修葺一新。 倘佇立屏山綠草如苗、樹木如蓋的山丘之上,舉目四眺,難免使人思古憶舊,仿佛山之東麓傳來閩越王的聲聲戰令,山之南麓閩越王的飲馬池畔吹吹聲響不絕,似是閩越王的戰馬在仰首嘶鳴。又聞得山巔各座亭閣里吟詩聲,對奔聲不息……透過密林朝空望去,見一團一簇的云彩從山那邊匯涌而來,這也許就是閩越王當年征戰后留下的硝煙戰霧…… 福州,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愿它永遠繁華,記載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