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竹籃》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林欣頤 年齡:15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李昔沄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美里中華(國民型)中學 《竹籃》 那是去年的六月份,因為伊班族的豐收節快到了,我們一家人便驅車前往外婆所居住的長屋,一同慶祝豐收節。其實這早已成為我們家的“傳統”了。幾乎每一年的豐收節,我們都會回鄉慶祝。眼看著車窗外的高樓大夏逐漸被一顆顆大叔取代。這也意味著,我們離目的地也不遠了。 “外婆,我們回來啦!”,一到達長屋,我便沖著外婆說到。“哎呀,我的乖孫女呀!坐了這么久的車肯定累了吧!外婆做了你最愛吃的竹筒雞,快進屋吃吧!”。放好東西后,我們便來到廚房,享用外婆煮的竹筒雞。那鮮嫩的雞肉配上熱騰騰的湯汁。啊,外婆煮的竹筒雞依舊多么美味!吃飽飯的我,便來到客廳歇著。在純樸的鄉村里,手機是沒有信號的。無奈之下,我只好看著那一臺枯燥的電視節目。其實那時候是午覺時間,家家戶戶都已經在走廊上鋪好草席,準備睡覺了。但是我這個從城市來的孩子,怎么可能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睡得著覺呢?因此,我只好選擇看電視打發時間了。 由于客廳沒有空調,只有一架小風扇,再加上不通風。因此,感覺有些悶熱的我便走到后院去透透風。走到后院時,我發現外婆坐在地上,手上拿著一條條各種顏色的竹藤。我便好奇的走過去八卦八卦。外婆看見我,有些驚訝地說:“欣啊,你怎么沒有去睡午覺啊?”。“外婆,我睡不著覺啦!外婆,您在做什么啊?”,我望著外婆問到。“欣啊,外婆在編制籃子啊。這是我們伊班人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哦!”。望著櫥上放著各種各樣的籃子,有圓形的,還有常見的長方形籃子。每個籃子都有不同的圖案。頓時,我便很感興趣想要編制籃子了。外婆望著我那渴望的眼神,便問我說:“欣啊,有興趣編制籃子嗎?”。我仿佛中了大彩票一樣,馬上點了點頭。 外婆給了我十五條深棕色的竹藤以及十五條淺棕色的竹藤。我便跟著外婆一起制作竹籃。首先,我把深棕色的竹藤豎著排好,不可有間隙。外婆拿了兩塊木板,壓著竹藤的上下邊,暫時固定著竹藤。接著,我就一條條地把淺棕色的竹藤串進深棕色的竹藤。有規律的一上一下串。如果第一條竹藤是由上到下串,那么第二條竹藤就必須由下至上串。聽著可能覺得還挺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是很費力的。粗心大意的我常常串錯或者少串一條竹藤,導致我需要重新編過那一條竹藤。反倒是外婆,那一雙巧手,很快就把籃子的底部編制好了。經過十五分鐘的折磨,我終于把六條竹藤給串好了,當作籃子的底部。外婆讓我把竹藤弄得再密一些。但我的耐心早已用盡了。于是,我便隨便弄一弄,敷衍外婆。 外婆見狀,也沒多說什么,只是小聲的嘆了一口氣......。接著,我便把還沒編制的竹藤給弄直立。由于竹藤有點硬,所以折起來有些費勁。之后,我們便用同樣的方法,將淺棕色的竹藤一條一條的串好。這個過程比制作底部還要難,而且更加考驗耐心,因為竹藤是豎立著編的,所以很難固定著竹藤。我手忙腳亂的折騰半個小時后,草草了事的把竹籃編制完了。然而,外婆卻還在小心翼翼第的把竹藤弄得更加緊密,一臉認真的樣子。終于在十五分鐘后,外婆也編制好她的竹籃了。 外婆把地上的東西整理后,便走過來對我說:“我們來驗收成品吧!”。“驗收成品?”,我心里嘀咕著。外婆讓我拿著她的籃子在后院等著,而自己則拿了一個大勺子。外婆從放在后院儲存雨水的桶子里盛出了一勺水,往她的籃子里倒。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呆了。外婆的籃子里居然沒有漏出一滴水!接著,外婆讓我拿我的籃子來驗收。我的心有些忐忑不安,但還是照做了。外婆把水倒進籃子,不出我說預料,水一下子就從底部漏了出來。外婆見狀,便對我說:“欣啊,慢工出細活。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一件事情如果要做得成功,那就得一步一步用心的完成,而不是一味的心急想要得到成果。否則做出來的成品就不會是完美的。這個籃子就是你的成品,而水是你的收獲。若你在制作籃子時很心急,從而不用心,那么水自然就會漏出來。相反的,若你用心做了,并且努力練習,那么水就不會漏出來了。” 聽完外婆的話后,我紅著臉把籃子丟進垃圾桶里,重新拿了三十條竹藤,再次制作籃子。這一次,我再三確保竹藤間沒有縫隙后,才接著編下一條。就這樣過了兩個小時,我終于把竹藤真正編制好了。我把成品拿給外婆驗收。外婆往籃子里倒了一勺水,這一次,連一滴水都沒有漏出來。我終于成功了!外婆望著我,欣慰的笑了......。 現在的我,依然在努力學習有關伊班族的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伊班人愿意學習和繼承他們的傳統了。身為“半”個伊班人的我,認為自己有這個使命把這份傳統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后代可以欣賞并且學習這些用心血換來的傳統手工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