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鼎邊糊》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楊雯婷 年齡:15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李昔沄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美里中華(國民型)中學 《鼎邊糊》 “真的嗎?太好了,那我們就可以一起走路上學,然后走路回家了。” “是啊!” 聽到這個消息時,開心的差點打翻桌上的玻璃碗,幸好旁邊的婧依眼疾手快,幫我接住了,才免了打掃的工作。 婧依是我的新鄰居,可是我們卻一見如故,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她是半年前才搬來的,聽說是從中國福州來的。我沒有去過中國,可是常常聽爺爺說,所以對那里充滿想象。那時候,他們一搬到我們家隔壁,就熱心的邀請我們到她的家做客,還煮了很多福州美食給我們吃。阿姨的廚藝真的很棒,吃了她做的食物,感覺就像來到了天堂般那么美好,對食物的味道可說是念念不忘。 因為是鄰居,加上年齡相仿,又趣味相投,更加上我對福州美食很感興趣,所以常常到她家里串門子。后來阿姨告訴我那天她煮的食物叫做“鼎邊糊”,是福州的當地有名的特色小吃。后來上網找了有關鼎邊糊的資料,知道了原來鼎邊糊還有其他的名字——鍋邊糊又或者是鼎邊垂。它一般與海蠣餅、蝦酥、芋粿、油條、生煎包等配食,為當地早點佳品。相傳,古時有一家主婦磨了米漿準備蒸九重馃,臨時來了客人,家里煮的飯不夠吃,主婦靈機一動,在燒著菜的鍋邊繞烙米漿,既做菜又當飯,客人吃了甚是滿意,還贊揚一番。不久這種吃法在福州傳開,各家爭相仿效,時久成俗,如今幾乎所有福州小食店都經營鍋邊糊,幾乎所有家庭主婦都會做鍋邊糊,福州人無人沒吃過鍋邊糊。 回到家后,我吵著媽媽做鼎邊糊給我吃。媽媽在我的百般糾纏下終于忍不住,于是上網查了鼎邊糊的食譜做給我吃。可是媽媽做的還是不如阿姨做的好吃,于是便請教了阿姨,卻還是沒有那個令人回味的味道。阿姨見我那么喜愛,于是就又做了一次鼎邊糊給我吃。婧依還說下次想吃就告訴阿姨,她還做給我吃。我聽了很高興,連忙婧依和阿姨鞠躬道謝。他們看著我的舉動,不禁笑了。 一天周末,我懶洋洋地躺在床上玩手機。突然屏幕顯示婧依發來的短信:“速來,我家”。我心念著:“什么呀,神神秘秘的。”雖然滿頭霧水,還是匆匆下樓出門了。到了她家,卻看不到的人影。吃著阿姨做的點心,婧依從后面跳了出來,差一點被她嗆到。狠狠的瞪了她一眼,她卻笑臉喜喜地看著我。 “怎么了嗎?我臉上有……” 話沒說完,她攥著我的手,激動地鞠了一個90度的躬。我的心情莫名隨著起伏。 “重新介紹一下,我是婧依,你的鄰居兼同班同學!” 聽到“同班同學”的時候,我都快興奮的跳了起來,差點沒有把在一旁的碗給打翻。 “我媽說上學的時候也會多帶你一份點心。” 聞言,兩只眼睛不禁發亮,朝著正在廚房忙著的阿姨喊道:“謝謝阿姨!”隨后廚房傳來阿姨咯咯的笑聲。 當然,我也不能白白受人家的恩惠,所以我決定要常常帶婧依出去逛逛,帶她看看這里的美麗風景,體驗這里的風土人情,畢竟她人生地不熟,也好帶她適應一下環境,以后想去哪兒也比較方便。我一定會好好珍惜這個奇妙又美好的緣分,也希望我們可以永遠那么好,做一輩子的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