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福州的美》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江俊皓 年齡:14歲(男) 所在國/地區(qū):馬來西亞 指導(dǎo)老師:黃拔倩 選送單位/社團(tuán):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xué) 《福州的美》 福州,一個(gè)擁有全國最高的森林覆蓋率的城市,因市區(qū)街道普遍種滿榕樹于是又有了“榕城”的別稱。在這里,遠(yuǎn)離霧霾天氣,享受著青山綠水的人們,不管是當(dāng)?shù)厝诉€是外國人,都會(huì)感慨地說“福州,真是有福之州啊! ”由此可見,福州是多么的美麗。 在福州,有秀麗的西湖,高聳壯麗的鼓山,寬廣的閩江,充滿古典韻味的三坊七巷及綠意盎然的森林公園。每逢假日,不論男女老幼,都會(huì)不約而同地呼朋喚友前往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熏陶,呼吸清新空氣,來一次精妙絕倫的‘太陽浴’。溫暖的陽光透過花草間的縫隙,灑在大地上,仿佛為大地披上一層薄紗。微風(fēng)拂過,芬芳的花草婆娑起舞,吸一口氣,幽涼的氣息,鉆心入鼻,還隱約夾雜著一股竹香,令人心曠神怡,陶醉其中。 除了山明水秀,福州還有八珍玉食。就好比說七星魚丸,荔枝肉,佛跳墻,鍋邊糊等等。這幾樣美食中,樣樣都令人垂涎欲滴,不僅如此,有些美食名字的由來也甚是有趣。比如說‘佛跳墻’的由來,據(jù)傳,在清朝末年,福州揚(yáng)橋官銀局某官員在家中設(shè)宴請布政局司周蓮,官員夫人親自下廚,精心制作而成的菜肴,周蓮嘗后贊不絕口。事后周蓮帶衙廚鄭春發(fā)到官銀局參觀。會(huì)衙后,鄭春發(fā)精心研究此菜肴,在用料上加以改革。1877年,鄭春發(fā)開設(shè)‘聚春園’菜館,并繼續(xù)研究,充實(shí)用料,制出的菜肴芳香濃郁,廣受贊譽(yù)。一天,幾名秀才來館因酒品菜,聞此菜香陶醉,有人便問起此菜名,答:尚未起名。于是秀才即席吟詩作詞,其中有詩句云:‘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髞?,眾人便引用詩句之意:‘佛跳墻’成為此菜的正名。 說到福州,就不得不提到有‘小福州’之稱的詩巫。詩巫位于砂拉越的拉讓江和伊干江的交匯處。在這里,雖然沒有山清水秀,但是這里有著各種不比山珍海味差,令人直流口水的美食,包括光餅,干盤面,鼎邊糊,云吞等。這些美食雖然看著簡單,味道卻讓人意想不到的美味。除此之外,這里的居民也樂于助人,熱情似火,尤其是對來客,他們都會(huì)不分族群的接待他們。 如今,無論是福州還是小福州,都隨著城市發(fā)展,逐漸變得高樓聳立,樹木逐漸地減少,曾經(jīng)的自然氣息也在逐漸減少。我認(rèn)為,即使是為了城市的發(fā)展,也不能大量砍伐樹木,以保留更多的大自然味道。在未來,我希望,在城市發(fā)展的同時(shí),無論是福州還是其他地方,都能不忘記自然的美好與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