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家鄉(xiāng)——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楊奕捷 年齡:14歲(女) 所在國/地區(qū):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黃拔倩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家鄉(xiāng)——福州》 我從未到過福州,對于福州的印象也只是外婆耐人尋味的故事。不過這熟悉又陌生的福州讓我產生了無限的向往。猶記得,外婆曾說過,年少時,生活艱辛,民不聊生,為了養(yǎng)家糊口,迫不得已離鄉(xiāng)背井來到南洋。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傳承著中國人民留下來的風俗習慣,讓詩巫掛上“小福州”的美譽。時光荏苒,隔了多年,外婆往往會對福州的一草一木朝思暮想。每當說到這里,外婆的臉上總是布滿淚痕。昔日的我,看不透她眼中的晶瑩,不過現在在寄宿學校的我已深深領會了遠在他鄉(xiāng),寄人籬下的艱辛,對于外婆心心念念的家鄉(xiāng)更是向往啊,總想著要和外婆大手牽小手踏遍福州的每一處。 終于,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我有機會跟外婆到中國福州,展開我們的尋根之旅。我的內心十分激動,像破濤洶涌的大海一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們才抵達福州,不過這絲毫不減我對于它的熱忱。 曾經無數次坐在星空下憧憬的福州,都抵不上眼前真實的美景。節(jié)氣正值春的福州,乍暖還寒,可以算是福州最美的時間了,空氣中彌漫著初春的氣息,氣溫中透露出一絲絲小溫暖,花朵自顧自舒展著身子,鳥兒也在探頭探腦,尋找春天最俏的影。難道我們還不趁機去擁抱生機勃勃的春天嗎?因此,外婆就提議到西湖公園踏春。雖然它沒有杭州西湖的曲苑風荷,也沒有馳名的斷橋殘雪,但是這里絕對是福州人民早春賞花的好去處。步入西湖公園的大門,映入眼簾的就是仙橋柳色。兩排站得直挺的柳樹就像披著綠色戰(zhàn)衣的小衛(wèi)士。萬枝垂落的柳枝,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在春風的吹拂下婆娑起舞,擺動著綠油油的連衣裙,欣賞著自己水中婀娜多姿的倒影。湖邊嬌艷的花兒也迎著陽光的綻放,散發(fā)出陣陣的花香。小草也挺直了身軀,隨風搖曳,好像在翩翩起舞。不僅如此,白里透粉的櫻花就像冬天的雪花化了妝一般美麗,不禁讓我怦然心動。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西湖。西湖的水雖然沒有荷花的點綴,但卻靜而嫻雅,猶如一位大家閨秀;波光粼粼的湖水猶如一塊無暇的翡翠;湖水清澈猶如一面明鏡,在陽光的照耀下跳動起無數耀眼的光斑;湖里的魚兒披著五彩衣裳,游來游去,給湖水帶來了生氣。對于我來說,西湖公園好似一個世外桃源,遠離了城市的喧嘩,我多想住在這被綠意包裹的桃花源里啊!不過能在這里感受著初春的到來,感受著屬于大自然的生態(tài)美景,就這樣打發(fā)一個下午就已是莫大的幸福。 隔天,我們走訪了古老的三坊七巷。走進金字牌坊“南后街”,踏在沉穩(wěn)結實的石板上,看著內斂低調的建筑,青瓦白墻和栩栩如生的雕塑,深深地感受著歷史的悄然演繹與無意的變化——平靜有序,和諧相安。這時,耳邊傳來一串串有節(jié)奏的“塔,塔”之聲,外婆信誓旦旦地說附近一定有燕皮店。我們循聲而去找到了一間老字號——同利肉燕老鋪。店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迫不及待地點了福州魚丸、肉燕、芋泥等小吃大快朵頤。外婆告訴我們,同利肉燕的魅力在于它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他們嚴格按照祖先留下來的配方,選用豬后腿的精肉,配上好的薯粉,圓頭散尾,形狀如同飛燕,入眼如潤玉翡翠,入口則滑嫩清脆,吃了絕對會回味無窮。外婆還感慨地說道:“味蕾從不欺騙人,只要能嘗到一口肉燕,即使隔著千山萬水也會讓人恍若置身于溫柔的故鄉(xiāng)。”吃了 “肉包肉”的肉燕后就到“魚包肉“的魚丸了。魚丸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從十厘米外就飄入我小小的鼻腔,我小心翼翼地舀起一顆,咬了一口,細細品嘗。哇!當魚丸里熱騰騰的湯汁滲透到我的嘴里再穿透我的五臟六腑時,那淡淡的回甘讓我沒齒難忘啊!還有那彈牙爆漿的魚丸咽下去后馨香滿腹,這絕對是味蕾的一大享受。外婆吃后,贊嘆不已,笑意寫在她的臉上,益著滿足的愉悅。嘗了酥脆可口的光餅,甜而不膩的芋泥,花生湯,佛跳墻等,我才發(fā)現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小店,才是福州美食的精髓所在啊! 填飽了肚子后,我們就到了名垂青史的名人故居。正如陳衍所言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 。聽聞,三坊七巷地靈人杰,名不虛傳的豪杰都是從這里走向輝煌,演繹著他們的傳奇故事,在近代譜寫了一段華麗的篇章。其中有文壇祖母冰心,聰明絕頂的陳景潤,中國船政之父沈葆楨,近代陸軍之父曾宗彥和偉大的禁煙功臣林則徐。歷史老師常說: “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國歷史”。不得不承認這閃耀著福州人民智慧的地方,孕育出了撐起中國近代半部歷史的無數名人啊!他們偉大的貢獻成為世人的楷模,身為福州的一份子,我為他們感到無比的驕傲。三坊七巷是一扇門,讓我看見了福州過往的風云歲月,更看到門外的繁榮昌盛。我只恨自己笨拙的筆觸無法描寫三坊七巷在我心里唯美的畫面。 一眨眼,五天四夜的尋根之旅已接近尾聲。我意猶未竟地踏上歸途。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這次的旅程讓我這只井底之蛙大開眼界,獲益匪淺,對于福州的認識更上一層樓。回程途中,心里有著落寂與不舍,但想到再次沖刺過后,又能體驗到另一次的心靈邂逅,精神不禁為之抖擻。福州,我對于你的熱愛已經不能用淺薄的語言來描述,您的美將深深烙印在我心坎中,永不磨滅。福州,我們再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