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腦海里的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黃琪恩 年齡:15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黃拔倩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腦海里的福州》 在我的腦海中,福州對于我是一個童年的美好。自我記事開始,我都只能從外公外婆的口中回溯那個久遠的年代。老一輩的人為了養家糊口,逼不得已離鄉背井來到馬來西亞謀求生計。到我求學時期,喜歡中國歷史的我也才慢慢了解到有關福州這座城市背后的故事。 作為一名詩巫人,這座福州人口居多的城市可是有“小福州”或“新福州”的稱號。而最早的福州人可以追溯到港主黃乃裳先賢他們那一批。于1901年,黃乃裳先賢帶領了為數七十二的福州人來到詩巫開墾土地。往后的日子里,福州人便在這落地生根,經過歲月的考驗變得越發刻苦耐勞和勤儉節約。就是因為有他們的不辭辛苦和盡心竭力,才會有我們今天的詩巫,讓我們這些后輩能有個安居樂業的地方。 在我看來方言是文化的基礎,是需要我們去學習去傳承的。然而我卻是個只會聽不會講的人,每次心血來潮說幾句福州話都能弄出許多讓人捧腹大笑的發音錯誤,也不懂誰給的的自信讓我這么沾沾自喜。有時聽到家人無奈的更正,也莫名覺得好笑,特別是我那“福州話守護者”的外公。每當我再次說錯的時候他就皺著眉頭,一臉“不成器的死小孩,真的是”看著我并耐心的糾正,那個表情讓我很想笑可又得認真的聽,著實讓我為難,不過誰讓我有一個這么“可愛”的外公。我父母也很常告訴我身為福州人不會說福州話真的很不應該,至今我還再努力學習,遇到聽不懂的就會向他們請教,他們也很樂意教我,我相信在我的不斷努力下,總有一天可以完全掌握這門方言的。 說到福州能讓我記憶深刻的或許只有福州美食了。福州魚丸、鍋邊糊、光餅等等都是我們福州人的美食。猶記得,小時候時常和外婆到公園跑步,跑完她都會帶我到附近一間老字號買光餅,時間長了連老板都記得我們這對祖孫倆。一到店面老板都會問說“和平常一樣嗎?”而我每次則笑嘻嘻的回應老板。現在那個店面已經關了,聽說是老板的子女阻止身體不好的他繼續做下去,帶去美國享清福了。只是可惜再也不能這么方便的買光餅,也有點懷念老板的手藝。 我腦海中的福州是童年編織的,雖無法親身體會福州當地的風土人情,但福州的文化和思想讓人為之動容。也讓人珍惜和感恩,或許這就是福州帶來的魅力。因為有了大家的齊心協力,才有這么團結的福州;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傳承,才有這么完美的福州。文化的強大需要我們福州人共同傳承。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福州人那種刻苦耐勞和堅毅的精神是我們當代福州人更需要去學習的地方,好讓我們未來每一步走的更加踏實穩重,我們的祖輩不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的走過來了嗎?福州對我們的意義,是用筆都難以描繪的情感,然而它卻始終在我們福州人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