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我的家鄉(xiāng)——小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陳姍頤 年齡:15歲(女) 所在國/地區(qū):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黃拔倩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我的家鄉(xiāng)——小福州》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句話:“家鄉(xiāng)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是啊,家鄉(xiāng)不會老去,它會是我們永遠的避風港。家鄉(xiāng),記錄著我降生,承載著我的童年,陪我走過我的青蔥歲月,那里的一切都為我的記憶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外面風大浪大,在你迷茫的時候,不妨回家看看吧,家中母親正在等著你歸來。遠方再大再美都抵不過家鄉(xiāng)的溫暖。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砂拉越的詩巫。在百年以前,黃乃裳先輩帶著它的親人在詩巫新福州墾場。他們同吃同睡,一同伐木墾地。幾個春秋過去,在前輩們的苦心經(jīng)營下,詩巫新福州終于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福州人從此在這片彈丸之地落地生根,成就了今天居民安居樂業(yè)的小福州。那時的經(jīng)濟不景氣,生活困苦,福州人在這種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了刻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 出生在小福州,福州話成為了我的啟蒙。爺爺重視語言文化的傳承,因為他認為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有著千年歷史,不能讓福州話從我們這代人這里失傳。他告訴我學習福州話的原因不為別的,為的只是讓我們年輕一輩的我們能記著自己身上流著的是福州人有的熱血,能傳頌著先輩們身上刻苦耐勞的精神,能謹記著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是前輩們用汗血及淚水換來的,讓我們學會珍惜以及感恩。可時代變遷,新時代的年輕一輩不再重視福州文化的傳承,不再愿意去學習福州話,反而更積極地去學習其他各國語言。蒲公英的種子飛得再遠,落地生根后它還會是蒲公英;福州人去到再遠的地方生活,他們一代又一代的子嗣也還是正宗的福州人。可是,是什么讓年輕一輩的人忘了自己的根,不再愿意去學習自己的家鄉(xiāng)話,僅僅是因為世事變化太快嗎?千年歷史的文化難道要因為世界變化太快而被埋沒嗎?這問題需要我們?nèi)ド钏迹ブ匾暎∥幕膫鞒姓娴男枰覀兡贻p一輩去守護,去傳承。每每憶起小時候已故的太爺爺用福州話阿妹阿妹的叫著我,心中還是倍感親切,溫暖,我想這就是福州話的魅力所在。 民以食為天,我的家鄉(xiāng)當然不乏令人垂涎三尺的福州美食。在我們的小吃街走一圈,肚子上的游泳圈也能大了一圈。可說到讓我記憶深刻的非屬那再簡單不過的光餅了,它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光”,面團表面只有些許芝麻點綴著。可是就是這個賣相普通的餅經(jīng)過炭火在缸壁里烘烤后,外脆內(nèi)軟,一口咬下去香味便在我的口齒間回蕩,讓我一口又接著一口,停不下來。美食。需要創(chuàng)新才會有新美食的崛起,光餅就被研發(fā)出了多種新美食,比如炸光餅,鹵光餅甚至還有炒光餅的出現(xiàn),但它們都無法代替我記憶中那份簡單的美味。父親曾告訴我,以前的師傅還會把光餅串起,刮在脖子上販賣。那樣雖很不衛(wèi)生,可那就是光餅最初的樣子啊!福州的美食還有很多很多,有鼎邊糊,福州魚丸,拌面,春卷······每一份都讓人回味無窮,每一份都有獨屬于家的味道。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的事情莫過于出去“卡溜”了。跟著爺爺奶奶出去走走,他們總會帶我到家鄉(xiāng)的老街卡溜。街上無論男女老少都用福州話交流,小時候嘴甜的我總喜歡用我那不太標準的福州話去拍茶室老板的馬屁,惹得客人以及老板捧腹大笑。現(xiàn)在的我還是很喜歡到那兒走走,回憶著記憶中在街上那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可是很多人事物都變了,高樓高高筑起,那個記憶中到處充斥著福州話的街道似乎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變得不一樣了,那個記憶中因為吃了爺爺買的冰棒能開心一整天的女孩也好像變得不一樣了。街道不一樣了,高樓高高筑起,可居民的生活也隨之變得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當初的小女孩不一樣了,令她開心的東西已不再是一根冰棒了,可她也開始學會擔當,學會成長。很多東西轉(zhuǎn)瞬間就變得不一樣了,可有些事物還是需要我們?nèi)允兀蛔屗鼈冸S著變化而變化,比如福州的文化及思想,再比如小女孩當初那份簡單的快樂。 每逢佳節(jié),家里總是熱熱鬧鬧的,家中親戚都會回來過節(jié)。我很享受也很喜歡這個氛圍。坐在一個大圓桌,用福州話天南地北地聊天,吃著奶奶以及媽媽忙里忙外準備的佳肴,聽著外頭此起彼落的炮竹聲,電視機里傳來的新春之曲以及看著空中綻放的流光異彩,幸福感在我的心中久久縈繞著,那是在家鄉(xiāng)才能體會到的快樂! 這是我的家鄉(xiāng)砂拉越詩巫,小福州。我因身為“虎糾人”而感到驕傲,更為自己是一位會講“虎糾話”的“虎糾人”而感到驕傲!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機會去到福州這片有福之州尋根,感受當?shù)氐娘L土人情,一睹它的容貌,重歸它的懷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