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榕樹下,憶榕城》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林藝賢 年齡:15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黃拔倩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榕樹下,憶榕城》 學校的住宿樓外,有兩棵蒼老蓊郁的榕樹,在一棟棟鋼骨水泥之間,肆意搖曳著賞心悅目的清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它以廣闊的綠蔭遮蔽著在樹下乘涼的學生們。對我而言,榕樹不但為我注入了一潭誘人的清涼,更是勾起了我心中那一份遙遠但不失親切的感情,成了我思鄉情愫的一種慰藉。 還記得那天,結束大考的我大喜過望。走回宿舍時,看到那棵捋著長須的龍鐘老人,不禁動了未泯的童心。我從它身上摘下一片綠葉,小心翼翼地將榕葉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隨后我閉上雙眼,將榕葉放在唇前,吹出單調而淳樸的哨音,哨音又勾起了濃濃的思緒。我的心就像在榕樹上的鳥兒一樣,從哨音里展翅翱翔,不顧一切地飛過迷蒙的煙水,蒼茫的群山,最后如愿地停落在故鄉的大榕樹上歇息。我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軀干和卷曲飄拂的長須。春天新長的嫩葉,在金黃色陽光的照射下,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裊裊的風中如耳墜般晃動著。 我生長在一個美麗淳樸的家鄉,那就是“有福之州”——福州。那是一個文明禮儀兼備的城市,四通八達的公路,縱橫交錯的巷弄,大街上小巷里人人口吐文雅,舉止文明。景色可謂山明水秀,氛圍可謂燈火輝煌。榕樹乃福州市樹,象征著樸素、無私和奉獻的精神。在福州市,不論是山上、河邊、路旁還是住家門前都少不了榕樹那瀟灑的身影。榕樹雖不是福州獨有的,但在福州卻已有了上千年的種植歷史,可說的上是福州的“大寶貝”,因此福州又有“榕城”的美譽。 也許是水甜地靈,在家鄉的土地上,蔥蘢的榕樹容易栽種,家家戶戶自然也少不了小榕樹,一些家庭還在榕樹下放置桌凳。夜晚,一家大小聚在榕樹下,在神秘而恬靜的氣氛中,用心靈與天上微笑的星星和月亮交流,一切都很不真實,似夢境,似仙境,似桃花源。春末初夏,與我們朝夕相伴的榕樹也開花了,花兒在片片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華麗出色。在柔風輕拂的夜晚,榕樹那淡淡的清香的曾陪伴多少人熬著夜,又曾幫助多少人安心入睡? 小時候,我最期待到奶奶家留宿幾晚。奶奶也定居福州,但與我家不同的是,她的宅子里有一個廣闊的院子,種滿了花草樹木,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棵大榕樹。榕樹的主干很粗,無數樹須散下來,罩住了榕樹那美麗的臉龐。我就站在那兒看,看著這個巨大的神秘精靈,我是多么好奇它的綠色世界,我是多么想在它頂端與它一同玩樂!但當時未滿七歲的我,想要抱住整棵榕樹本來就是天方夜譚,更何況是爬到樹的最頂端?無論如何,在我的眼中,惟有它最美,最神氣! 在留宿期間,奶奶不但給我做美味的橘子皮蜜餞、鮮嫩的福州魚丸、香氣逼人的鍋邊糊,還告訴我關于福州榕樹的故事呢!相傳,福州在東晉前叫治城,福州太守張伯玉,知道福州地處南方,入夏酷熱,中暑的人很多。隨后,他下令編戶榕樹。從此,福州的街頭就出現“暑不張蓋,綠蔭滿城”的景觀。會想起福州榕樹的由來,自豪、敬仰的情懷不禁油然而生。也因為這樣,上了小學四年級后,我開始興致勃勃地想要重新認識福州,深入了解我的家鄉。我開始知道榕樹不僅是可以“獨木成林”的植物,更是福州人的精神支柱和寄托。“榕樹精神“強調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態,成就了福州人自強向上、百折不撓、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等的人生態度。 一年四季,它總是穿著一件最樸素的軍裝。春風來臨時,新的葉子露出了頭,并與年老的葉子朝夕相處。從遠處望去,深綠與淺綠互相映襯;夏天,葉子長得更加茂盛,仿佛是一把綠絨大傘。寧愿頂著烈日煎熬,也要為大地送去沁人心脾的清涼;秋天,它們迫不得已必須要離開樹媽媽的懷抱。微風中,大樹輕輕搖晃他的雙手,好像在與綠葉們做最后的告別。當秋風姑娘即將帶著它們“環游世界”時,它們卻一千個不愿意,選擇留在榕樹下,把最后的一口氣獻給這棵曾經哺育自己的榕樹。這難道不就是所謂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嗎?雖落下,卻留下獨有的清香。 福州地靈人杰,不單單只是因為這片土地盛產清甜的福橘和橄欖,而是因為這片得天獨厚的土地還孕育了革命先驅林覺民、愛國詞人張元千、偉大領袖林則徐、文學大師冰心等等的偉人。他們身在異鄉,卻從來不忘根不忘本,用盡一生言行表達對祖國、對家鄉的愛。福州為他們自豪,榕樹為他們驕傲。 飯后,奶奶牽著我的小手,帶著我到公園漫步。公園里的橋頭有兩棵老榕樹。在榕樹下有好幾個圓桌板凳,成為了村民們的聚集場所之一。傍晚時分,老人喜歡在樹下閑坐,聊聊天或伸伸胳膊;青少年喜歡在樹下歇息,聽音樂或閱讀讀物。孩子們恨不得每時每刻都在榕樹下嬉笑打鬧,玩捉迷藏,在粗壯的樹枝上不知疲倦地如猴子般上躥下跳著。正當我看得入迷時,耳后突然傳來一陣淳樸的哨音,在盤根錯節的榕樹下繚繞不絕。轉身一看,奶奶拿著一片綠葉放在唇前,我驚訝地靠近奶奶,我不敢相信,這一片不起眼的葉子竟然能作為一種樂器,發出如此動人心弦的哨音!奶奶告訴我這葉子是從榕樹上落在地上的,卷一卷就可以制成一個哨笛了。當時的我不顧世人的眼光,竟跑到榕樹下抱起一堆的榕葉,狼狽地帶到奶奶面前,天真地喊道:“奶奶,這棵榕樹的葉子竟然會唱歌!太神奇了!我要把這里的榕葉都帶回家去,好讓您睡前都吹給我聽!”奶奶聽了后,一邊笑著一邊幫我整理滿是樹葉的頭發,大伙兒聽到我的話,也紛紛笑開了花。在兒時的夢里,榕樹會順著溪流帶我到金黃色的稻田,帶我穿過萬重山,最后帶我到大江大海,到很遠、很美麗的地方。。。。。。 待我回過神來,已是傍晚時分。這忽高忽低、時遠時近的哨音,彌漫成一片濃濃的鄉愁。 故鄉的榕樹啊,如果你有知覺,會知道我在遙遠的異鄉懷念你嗎?仔細一想,在校園內的兩棵榕樹,也是校方提倡“榕樹精神”的體現,它警戒著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們,不論在天涯、在海角,都不能忘記家鄉。每當歸鄉之際,我總愛佇立在奶奶院子里的那棵榕樹下,帶著從前的回憶,輕撫它那枯干粗糙的樹皮。他身上的裂痕,就像福州在我心底刻上的烙印,無法抹去。看過世間的花花草草,但最令我動心和留戀的,還是榕樹,與榕城何其相似的榕樹。 我們這些黑眼珠黃皮膚的炎黃子孫,無論走到哪個角落,祖國和故鄉的種子,永遠都在我們的心中萌芽。我深深地明白,我的肩上背負著“讓世界了解福州,讓福州走向世界”的責任,因為我不僅是龍的傳人,我也是榕的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