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我印象中的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張家維 年齡:15歲(男)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黃拔倩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我印象中的福州》 “福州,福州”,通過字面的理解就可以了解到福州是一個有福氣的地方。通過這一次的一個機會讓我更加的了解了福州這個地方。 由于我的父親和他的家人都是福州人,使我的生活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福州人的習俗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存在。這些的文化習俗也為我的生活增添了幾分色彩和樂趣。 我個人對于福州人的印象是熱情且有耐心。每逢新年,我的父親和公公總是熱情地歡迎他人來他的家中拜年并熱情招待他們。此外,每到除夕夜那一天,父親總是會做他的拿手菜肴-——佛跳墻,給家人 享用。由于佛跳墻需要較長的烹煮時間,就在那時總可以看到父親耐心地制作佛跳墻,只為了可以與家人一同享用。 我依稀記得小時候問過我的父親,為什么酸甜魚,好像只有甜沒有酸的味道啊?父親和藹地說道,咱們福州人啊,口味都偏甜一點所以甜的味道會比酸的味道多得多。我再一次詢問父親,那為什么每次用餐時都會有那么幾道湯啊?公公突然探過頭 來說:“公公那個年代啊,有時候干活累了,連飯都難以咽下口啊,總是要叫你的婆婆煮那么一道湯來享用,飯才能咽得下口啊!說我我便和公公道了聲謝謝。 不僅僅是這樣,有一次爸爸和家人商討事務時,用的是方言來交流的,我就一直沒有聽懂他們在說什么。于是乎,我不耐煩地上前拍拍父親的肩膀并問道:“爸爸啊,為什么你們不要用華語溝通啊,我都不知道你們在說什么。”父親和公公異口同聲地說道,這是我們福州人特有的溝通語言,可以增進我們福州人彼此之間的感情,你以后也會學到啊,爸爸以后會教你的。 雖然我不曾到中國福州旅游過,但是我卻有幸地生活在有“小福州”之稱的詩巫。由于以前在中國的福州人大量海外遷移到當時的馬來亞,使現在的馬來西亞各地都普遍會有福州人。因此在這里就會有許多的福州美食的出現,讓一些不能夠到福州旅游的人也可以品嘗到福州的美食。例如:鼎邊糊,肉丸,魚丸,春卷(也稱薄餅)和肉松等。 福州人大多信奉佛教,在節日時都會到廟里去朝拜。福州人也受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響,所以也會慶祝母親節,父親節以及圣誕節等其他節日。 借著這次尋根之旅的機會,讓我對福州這個地方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希望在未來可以,到中國福州好好地旅游一遍,親身體驗一下福州人的熱情和他們的土味風情,參觀那里壯觀,雄偉的建筑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