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記福州之行》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余嘉瑛 年齡:16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林美儀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記福州之行》 “轟隆隆......”前往中國福州的飛機已開始起飛。因為學校假期,所以母親提議我們一家人到她的家鄉去游玩,增廣見聞。從小,我就聽母親略略提過她的家鄉距離遙遠,再加上工作繁忙,根本沒有時間回到那充滿小時候美好回憶的地方。在空中的路途中,母親告訴我她小時候在家鄉的點點滴滴。 福州,位于東海之濱。由于地理位置優越,物質豐富,再加上農作物種類繁多,是許多游客的好去處。她,是一個滿載著濃濃人情味的小區。她,猶如一位小村里花姑娘一般清秀美麗。那平靜如鏡,清澄鑒人的閩江,孕育著福州那兩千三百多年來,保存至今的永久歷史。 一離開中國福州的機場,雖然我們在來福州的路程已奔波勞累,可是我的心早就飛向那里最著名的三坊七巷,迫不及待地想到那里看看。母親看見心急的我,并告訴我說:“不用太心急,反正來到這里就應該好好的參觀,來長知識,但是我們必須先回酒店把行李放好,況且大家趕了一整天,就應該休息一下,不然哪里有力氣去逛呢?”母親說的并非沒有道理,既然母親金口已開,我便壓下我那雀躍的心情,先回酒店為接下來的行程“充電”。到了酒店,母親跟我說許多三坊七巷的來歷。 三坊七巷是前人在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后的拆遷及建設后所保存下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位于福州中心城區的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盡的古建筑遺存之一,有著“中國明清建筑物”的美稱。我這么迫不及待地想去三坊七巷不僅僅是對那里的歷史文化感到好奇。當然,嘴饞的我自然也對當地美食產生無比好奇啦!所以在第二天早上,我們一家便向三坊七巷去游玩。 “來來來,福州魚丸只要一令吉一碗啦!”當一股鮮香撲鼻而來時,我不知不覺停下了腳步。聽著那賣力的叫賣聲,我那不爭氣的肚子不禁“咕咕”地叫了起來。看著眼前從大鍋里冒出來的白煙,隱約地看見了幾位手法俐落的師傅,正在大鍋前忙碌地揉著魚肉,有些則在調配所需的醬料。雖說制作魚丸的秘訣不可外傳,我還看見有一位師傅正親自教幾個青年人制作魚丸的訣竅。這些師傅之所以能熟能生巧做好每一粒魚丸,想必是在這方面花了許多的功夫。我看見店口擠滿了一些外地游客,或是一些饑腸轆轆的路人。經不起美食誘惑的我,當然向師傅要了幾碗熱乎乎的魚丸來解那空虛的肚子。 不久,一碗熱乎乎的魚丸浮現在我面前。一個個色澤潔白,柔軟晶瑩,嘗之鮮嫩的魚丸浮于湯面上,讓人看了不禁垂涎欲滴。看著那圓滾滾的魚丸隨著湯匙的攪拌下,似乎在表演一支亮麗的舞蹈。魚丸就像一顆白色的龍珠,即圓滑又狡猾。每當我要吃起勁時,魚丸總會一溜煙地滾進了湯里,有時熱乎的湯還濺到我的手,母親看到我那想與魚丸作對的臉,頓時笑了起來。就這樣,我們在那兒逗留了許久。 在福州美食中,不只有魚丸讓人食指大動。一向來有“吃貨”稱號的我,當然還是繼續逗留在那個“美食街”啦!光餅,也是福州特色美食的一種。我們向老板要了一盤后,母親便開始講解光餅的由來。光餅的來歷與戚家軍抗倭寇的歷史是一脈相連的。據說,當年戚家軍抗擊倭寇時,由于軍人眾多,造成糧食大短缺,老百姓只好使用面粉、水、白芝麻等做成一片片的圓形狀的面餅然后放進爐內烘烤后送給軍人。之后,在經過一連創新及研發后,他們想到把光餅中間割開,夾著鹵肉或肉碎,再淋上鹵汁作為醬料,其味道真令人沒齒難忘! 在福州,不單單只有魚丸、光餅等,其實還有許多美食等著我們去探尋,去品嘗,比如說有鼎邊糊、干面、燕肉等等。美食也往往是一個族群文化的窗口。所謂民以食為天,美食不僅能讓我們的味蕾滿足,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美食可以說是人生中其中一件美好的大事,也能把我們的煩惱拋向九層云外去,何樂而不為呢?之后,我們一家還到那里的旅游勝地去游玩,玩得不亦樂乎。 時間如長江向東流的水,學校假期也接近了尾聲。臨走前,我要求家人再帶我到我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魚丸店面去吃魚丸。同時,母親也在那里買了一些古早味的東西,好讓她在家也能感受到她小時候的味道。回程中,母親還講述了一些有關福州人的特點,讓我獲益匪淺。 所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回到家鄉,就是母親多年以來最希望實現的愿望。母親說,雖然它不再像以前滿載濃濃的人情味,但那里的美食風味卻從未改變。我愛福州,我希望她能變得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