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小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陳非比 年齡:17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光維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小福州》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哼著小曲,思索著歌詞,對于我來說這個“鄉”字代表著我的家鄉——詩巫。詩巫,有著“小福州”的美稱,這個稱號的由來,還要歸功于黃乃裳。我無時無刻都在感恩自己能成為一個有福的福州人,因為這里的福州文化還沒有沒落,我還能繼續享受福州文化帶給我的自豪感。所以我們應該盡我們的能力來傳承這個文化,好讓下一代也能有機會享受屬于他們的文化。 福州人的生活方式大有不同。當春節來臨時,大掃除、購買年貨、掛上“福”字和燈籠都是少不了的習俗。除夕當晚,隨處可見“紅光”與“白光“在黑暗中發亮,家家戶戶都在吃著團圓飯,“喜樂”都洋溢在臉上,更別說在心上了。鞭炮聲、煙花爆鳴聲都是表達辭舊迎新的氣氛。當夜空中充滿了一朵朵五彩斑斕的“花朵”時,每個人心中都被這些色彩填滿了。 此外,福州人都是典型的吃貨,只要味道好,再偏遠、再難找的地方,福州人怎樣都會找到此地來吃美食,這也導致了稱為“小福州”的詩巫有許多的美食,比如光餅、雞湯面線、干盤面等等。另外,詩巫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有許多咖啡店,這也就證實了福州人是吃貨的特征。 福州話是福州人用來認出對方是否福州人的“線索”。一旦“相認”了,就會和睦融融地談天,這是福州人熱情的表現。但是現在年輕的福州人大多不是很會說福州話,就連我也只是會一點“皮毛”。這現象可以讓我們知道現在的福州文化正被剝弱中。所以我們要多練習說方言并教下一代說。雖然福州話對于外國人來說是外星語,但是對于福州人來說,卻是最親近的語言。 家鄉是感情寄托的地方,比起憂愁,家鄉給我的更多是快樂的回憶。福州文化已經是我家鄉的一部分、我心臟的一部分,要是福州文化一點一點地衰落,那么我的心也會一點一點地削弱。世界雖然這么大,但是能讓我真正想起家的味道,永遠是這塊不大不小的“小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