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小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許芯兒 年齡:17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光維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小福州》 小時候,我總會被詢問是否是福州人。那時候,無論是福州人、客家人、或者是廣東人,在我腦中都是只會將他們概括為會說方言的人。我生在詩巫,人說是“小福州”。這里是我從小長大的故鄉,對我而言,在這里生長時所經歷、認識的一切,都是生命中珍貴的寶藏。 詩巫是全馬來西亞最多福州人的一個地區,也是馬來西亞少數有福州人的地方,因此在這里到處都可以聽見福州方言。這里的福州人是由于中國福州人海外移民而來的,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現在的福州方言文化,這可說是福州人士基本的特征。外公常常對我說,身為福州人,一定要會說福州話。在福州家庭的耳濡目染下,我漸漸學會了許多日常生活中會聽到的福州話,一點一點地積累,到現在我的福州方言水平已到達可以與長輩們對答如流的程度了。這是個文化,更是一個精神,是福州華人必須要傳承下去的。 “干盤面”這三個字,相信是詩巫人的都不陌生。詩巫人稱“干盤面”,實際上就是中國福州社群的拌面。百多年前,為了討生活,福州籍人士漂洋過海,從原籍地遷至于此。他們帶來了勤奮、肯吃苦的品德,也帶來了鄉愁。而解鄉愁的最佳方法,自然是重新嘗到家鄉的味道。直到現在,它也一直是本地人喜愛的道地美食,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早點和宵夜的選擇之一,更是游客們到訪詩巫必吃的,它早以成為了詩巫的名片之一。 每年過生日時,奶奶總給我煮面線吃,配上美味的雞湯,那是生日必吃的“壽面”,福州人稱它為“太平面”。因鴨蛋與福州話“壓浪”諧音,漁民出海祈求沒有風浪,也有“壓亂”的意思,故福州人稱它為太平蛋,每逢生日、喜宴、餞行等都要吃太平面,給人們祝福。因此從小到大過生日吃壽面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傳統。 詩巫小福州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旅游景點,那就是永安亭大伯公廟。它有著140年的歷史,是旅客到訪的必到景點之一,這座七層高塔,早已成為詩巫的地標。人們相信,大伯公廟見證了詩巫的歷史。從前詩巫發生大火,整座市區焚為灰燼,唯有大伯公廟與周圍數棟商店,安然無恙,當地人認為此乃神靈保佑。打我記事起,我便聽說了這座廟的許多神奇事跡。時至今日,詩巫大伯公廟不但是詩巫的地標,也是詩巫華人歷史發展的見證,更是人們認識和了解華族文化和歷史的地方。 這個小福州,是海外福州華人共同建立的心血,也是人們長大的故鄉。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并努力共同發展它,使它變得更好,讓它永遠留存并且以它為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