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印象福州-福州精神,我的情》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張善源 年齡:17歲(男)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光維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印象福州-福州精神,我的情》 你是那5000條河水交錯的浩浩江海, 你是那5000坐山丘交替成的巍峨山川, 你是那5000朵云兒交際成的無際藍天。就是擁有5000年歷史文化的你—“福州”。你的文化博大精深,你的歷史甚至媲美中華文化。即使世間一切事物都隨著時間消散,你仍然不斷地譜寫著歷史的宣章。烙印在我心中的,那一篇篇的宣章。這,是視覺的盛宴?還是味覺的享宴?或是回憶的愛戀? 一句“喂里宋羊三勒里漏”(注:我的孫子出生咯?。┳⒍宋沂且晃坏谒拇V萑?。唉,福州?雖說根據維基百科福州隸屬于福建,可爺爺墓碑上所刻的字“福州”和家譜上所寫的“福州張氏家譜”才是奠定我身上所流淌的“福州”之血。 “詩巫”,位于擁有馬來西亞最長江河之稱的拉讓江的岸邊,是我出生,我居住,我成長,我愛的地方。更是砂拉越的第三大城市???,在這城市的繁華背后,卻有這么一個,十個,百個,甚至幾萬人的犧牲。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尋找墾殖之地,胼手砥足在馬來西亞砂拉越我熱愛的詩巫擁有了“新福州”之名的他——黃乃裳。而讓他能夠這么堅持將這“新福州”揚名的原因莫過于那份福州精神了。就是那“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福州精神,讓他即使犧牲自己也要將這“新福州”給打理好。讓這默默無名的小省能夠成為現今在砂拉越州排名前3的“詩巫”。而這么一個精神也隨著“小福州”的發展流傳至今。也流入了我的心中。 “鼎邊糊”在人們面前可能只是一碗湯清不糊,潤滑爽口的食物。可對我來說一碗在人們眼里普通不過的“鼎邊糊”卻是讓這福州精神流入我心中。并守候,并堅持,并向往這份福州精神的它。 老一輩的爺爺以賣鼎邊糊為生。賣?與其說是賣,還不如說是半買半送呢!因為,每當爺爺看到路過的貧困人家總是會不忍心地上前施舍一大碗。甚至在物價上漲的“風暴”來臨時也堅守著自己那一碗鼎邊糊三令吉的新年。甚至面對奶奶爸爸的勸說時,也仍然否定漲價。 小時候,我也一直好奇為什么爺爺賣這么便宜,也曾幾次加入“勸爺爺賣貴一點“的勸說小隊當中。爺爺則向我分享了一則故事。他說,一位被稱“開眼世界第一人”的他。領導了震動世界,彪炳史冊的“虎門銷煙”,掀開了近現代炎黃子孫反抗殖民侵略波瀾壯闊的第一頁,樹立了國際禁毒史上的第一塊豐碑的他。就是秉持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給,無欲則剛”為信念的他—就是身為福州人的他“林則徐”。爺爺每次說完也總會說今天如果自己連“溪流”都無法容納的話還可以稱自己為福州人嗎?懵懂的我每次聽完也只能不懂裝懂的點頭了。 到了去年,我明白,我終于明白了這份福州精神的含義。爺爺因為“病魔”來襲,安詳的離開了世界。那蒼白的,微笑的臉龐,瘦小的身軀離開了。前來送他離去的,除了親朋戚友,更多的是為了答謝他曾經一碗“鼎邊糊之恩”的人們。即使身上穿的殘破不堪,也仍然把華麗的衣裳贈送給爺爺當陪葬品的人們。這就是我明白,我終于明白的福州精神。 放眼望世界,福州的子子孫孫們也依舊在這千變萬化的世界中堅守著我們的福州精神。在荀子的“性惡論”和孟子的“性善論”面前,身為福州人的我們選擇了后者的先天本性,前者的后天能力。在面對生死一線牽的“新型冠狀病毒”面前,福州人絲毫不退縮。一首“你的身影,就是天使的摸樣”述說了著一群福州一聲踏上了著無形戰爭種奮戰的旅途。他們跟我們都一樣,擁有家人,擁有人生。唯一不一樣的是這些人用有了福州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福州精神。而這次,我相信是受到爺爺的影響。我們一家也將自己的口罩捐獻給了這些白衣天使們。我不知道這場無形之戰會延續多久,但我相信當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么一個福州精神的話,這戰爭我們必定會取得勝利。 若有緣,我想在福州留下我的腳印。想在福州的臨水宮傾聽陳靖姑英勇護國的故事。想在福州的三坊七巷沏一口茶,吃一口讓我念念不忘的鼎邊糊。想在福州大姆山的山峰大聲地說:“糊就晶性,我晶蘇卡女,女得后”(注:福州精神我很喜歡你,你最棒。) 福州精神,你就是那廣豪的天空,包容著世間的一切;你是那一塊浩浩的雪原,輝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你是那一絲溫暖的晨光,照亮了我前程的追求。福州精神“喂愛女”。(注:我愛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