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小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徐小琪 年齡:17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光維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小福州》 我去過很多地方旅行,所到的地方都散發著不一樣的味道。可唯獨這里,有最讓我習慣的,最安定的,屬于家的溫暖味道。這里,有著跟其他城市不一樣的慢節奏,有著不一樣的色彩,使我對這片土地有著特別的情感,成了心中一塊溫暖的角落,有人提起,臉上便會掛上一抹微笑。 這座城市就是砂拉越“小福州”之稱的詩巫,即屬于我的“有福之州”。詩巫有一個令人驕傲的是福州人的成功,所以詩巫就有了“小福州”的美譽。由黃乃裳港主百多年前帶大家從福州來在這里,到現在福州人都展現了福州人成功的因素,那就是福州人的奮斗精神和創業精神。從無到有,從舊到新,我們的生活正在改變著,可唯有建立在這些人奮斗的基礎上,才有了現在的燈紅酒綠、建筑林立、熙攘人群、萬家燈火,才有了現在的詩巫。 “福州人就要說福州話”這句話是我的長輩從小到大告訴我的。我的大伯母、三姑等,因為不是在和平安定的時期成長,所以沒有什么機會接受高等的教育。即使她們不太擅長英語、馬來語甚至是華語,卻保持著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掌握著一口流利的福州話。因此她們從不覺得自己比不上任何人。由于家人都會說福州話,所以我從小便耳濡目染,也會說福州話。這就是我們詩巫的福州人——“虎糾”人。 詩巫,從不乏美食。“鏘鏘鏘”的敲碗聲,伴隨著迷漫在巷弄間的食物飄香味,美好的一天開始了。干盤面、鼎邊糊、白果干、福州紅酒面線、征東餅、福州雞蛋糕、蝦面等都可以代表著味覺上的詩巫。我最情有獨鐘的,還是那伴隨著我成長,載滿我童年回憶的光餅。至今都還能在詩巫找到最傳統的做法,就是將一片片的光餅貼在窖爐內燒烤。將一個個白白的面團烤成了手中噴香的光餅,一口咬下去,皆是滿足,是美味的藝術。 臨近農歷新年,詩巫就好像換上了一件漂亮的紅衣裳,被人們用紅燈籠、紅布條等加以布置,以熱鬧、喜慶、祝福等加以點綴。這一期間,在外讀書工作的我的親朋戚友,總是歸心似箭,迫不及待想要與家人團圓。所有奔波在外的人們都回到了故鄉,讓這個團圓的節日,充滿了問好聲、談笑聲、忙碌聲、鍋碗瓢盆碰撞聲。不論怎樣,這里都足以成為長長久久的念想,不論距離多遠,都抵擋不了因為思念,想要與家人團圓的步伐。 詩巫是個有著多元民族的城市,各民族團結和諧,是詩巫的特色之一。詩巫代表的節日有每年七月的“婆羅洲文化節”,因此七月的詩巫可以說是最美麗、最熱鬧的月份。我和家人都會去參與這詩巫人的狂歡,一睹盛大的節日。在這充滿人情味和煙火味的節日,大家一起共同吃喝談笑,觀賞不同種族的文化表演。在這繽紛多彩的節日,聚集了有著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們,卻不礙于和諧共處,稱彼此為“朋友”。屬于詩巫的熱鬧,從不缺席。 小福州詩巫,或許沒有變化的四季,沒有迭起的高樓,沒有閃耀的星空,沒有壯麗的山河,卻流淌著別樣的魅力,在詩巫人心中留有一塊多彩且美麗的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