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舌尖上的小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江啓雯 年齡:16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光維 選送單位: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舌尖上的小福州》 一百年來,詩巫的福州籍華人為詩巫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之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美麗城市。當年黃乃裳帶領一批福州人抵達詩巫的日子為3月16日,這成為詩巫福州墾場的紀念日,詩巫也由此被稱為“小福州”。 下了飛機,我踏上了這片土地——詩巫。我一回到家,就有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去到了廚房探個究竟。原來是外婆在烤著我最愛吃的福州小吃——光餅。聽外婆說,在福州小吃中,光餅是“領隊大哥大”。光餅的來歷與戚家軍抗倭寇的歷史分不開。當初戚家軍抗擊倭寇正處于艱難時期,當地老百姓使用面粉、水、芝麻做成一種半徑約三四厘米的圓形面餅送給軍隊。我外公也告訴我,他在抗戰的時候,脖子上也會繞著一個圓形面餅。 吃著這個光餅,我也回憶起了外婆曾經告訴我詩巫以前的樣貌和它的人情味。詩巫最出名的地方就是拉讓江。以前的拉讓江清澈見底,而且還有許多魚蝦。外婆的爸爸也會時常帶外婆去那邊釣魚蝦來賣。她的爸爸會一邊釣魚蝦一邊與人聊天。這個地方有著詩巫的人情味。詩巫還有許多地方都蘊藏著人情味,尤其是咖啡店,時常會聽到有人說著福州話來點餐。就連在中央市場都會聽見有人用福州話來叫賣。 說到福州話,我的腦海不禁想起了小時候過新年的畫面。由于詩巫是一個小福州,所以新年的習俗也一定與福州的新年習俗相像。除夕時,外公 會拜祖先,而外婆會準備一桌子的佳肴。所有在遠方的親人都會回來吃團圓飯。還有一個特別的舉動是外婆會放一條生魚在飯桌。這只魚的含意是年年有余。新年伊始,我們都會吃壽面來作為早餐,以祝太平、長壽。我外婆還會喂我吃年糕,以祝我年年高升。初一拜近親,初二、初三訪親拜友,互賀新年。 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傳統文化的習俗也漸漸被人們遺忘。身為福州的我應該繼續讓福州文化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讓詩巫可以保留原來的封號——小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