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外祖父的故鄉》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江欣霖 年齡:16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光維 選送單位: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外祖父的故鄉》 受到外祖父的影響,我對福州有著很深的情結和憧憬。外祖父的父親在他年少時因尋求升級不得已舉家搬遷來到了我們如今居住的地方。 別人家小孩的睡前故事無非是格林童話,要不就是安徒生,但我不一樣。在我很小時父母因事業上的忙碌常年出差,經常要托中介公司的保姆來照顧我,但也不是長久之計。因此就把我交給外祖父來撫養。外祖父住在郊外,離城鎮的喧囂有著一段距離,剛開始我并不習慣這樣單調的生活,因此常在半夜時醒來。 每當這時外祖父都會與我分享他的故鄉,或是他以前在那里經歷的種種,以此來哄我如夢一會周公。長大后的我不時也會回憶起當時我們祖孫倆相互依偎的情景,也了解到外祖父其實也在透露著他對故土的思念。 外祖父說他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叫做福州,那里最常見的植物就是榕樹和茉莉花。榕樹四季常青,枝榮葉茂,就算是冬季也依舊保持著生機盎然的模樣,在街邊常用作點綴,榕樹也被命名為福州的市樹,因國家公園里種植著一棵百年榕樹,經歷多年的風吹雨打,酷暑嚴寒,也仍舊屹立不倒,也寓意著福州昌盛。福州城郊里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外祖父小時候住家不遠處就有幾片,每到花季就芳香四溢,處處充滿著花的清香,茉莉花也被定為福州的市花呢! 不僅如此,福州的吃食也是相當精彩,其中閩菜更富有盛名,故有“福州菜飄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高檔的閩菜有滿漢全席、魚翅席、海參席、佛跳墻等,其中最享盛名的是“佛跳墻”,被列為閩菜譜的“首席菜”。閩菜常列為國宴之一,就連伊麗莎白女王也曾被宴請為外國佳賓。新年一家人團聚,外祖父也會親自下廚做這道佛跳墻,他曾和我說這是他的父親年輕時教給他的。 福州風味的小吃還有魚丸、鼎邊糊,福州面線等數十余種,近年來還引進其他七大菜系的名菜,是飲食業形成繁花似錦、眾星拱月的盛景,被人稱為是“美食家的樂園”。福州有一種習俗,虛齡遇九時,在喜宴、生日、過九等都要吃太平面,形似如今的太平面,也是福州面線。 吃太平面時通常會加蛋來搭配,一些人家里會用紅色的食用色素將蛋的外層浸染以示祝?;虮F桨玻蝤喌芭c福州話發音“壓浪”諧音,漁民出海祈求沒有風浪,也有“壓亂”的含義,故也稱為“太平蛋”,這也是太平面的由來。還記得小時候過生日,外祖父都會笑嘻嘻地一起吃他煮的太平面,就這樣簡簡單單的慶祝我當初降臨到這世上的日子。 長大后我就又和父母親同住,只在逢年過節時才回去探望外祖父。直到一日受到外祖父病重的消息,那時的我被父母送到國外念書,不過也只得匆匆趕了回來。從消息中得知外祖父患了胃癌晚期,已是無力回天。一家人的氣氛很沉重,而外祖父對父親說他想去一趟福州,那個他曾經的故鄉,父親也答應了。 我們一家就這樣來到了外祖父出生的地方,看著外祖父滿足的笑容,我們的心情也明朗了些。我們在福州足足呆了兩周之久,逛了逛外祖父記憶中古色古香的街道,也去了一些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最終的地點是一家戲院,外祖父說他記憶最深刻的地方就是這家戲院,很小時就成為了他們的戲迷,想趁著機會再看最后一次。 于是,我們陪著外祖父看完了人生最后一出戲,當時上演的是《王茂生進酒》的戲碼。福州還有一處出名的便是他們的戲劇——閩劇,又稱“福州戲”,是一種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傳統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藝術的一塊瑰寶。閩劇的角色在早期由生、旦、丑三個角色構成“三小戲”,后來吸收徽班京劇的分行,角色漸趨完整。隨著行當的細致化,又逐漸發展為“十二角色”,包含小生、老生、武生、青衣、花旦、大花、二花、三花、貼、末、雜等,相當齊全。 看著臺上上演的戲碼,外祖父的生命也隨著劇情的落幕逐漸消散,我們一家人的心也如同石沉大海。外祖父去世時面容安詳,乍一看并不似曾被病痛折磨的樣子。我對福州的感情全都來自于外祖父,若不是他,我也不會知道福州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