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尋根路上》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張文瑜 年齡:16歲(女) 所在國/地區(qū):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光維 選送單位: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尋根路上》 猶記那次旅游中,有幸途經(jīng)福州。福州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美味佳肴,真讓我不禁感到生在福州,真是一種福氣。 我雖身為一個“小福州”,可從來沒有嘗到過正宗的鍋邊糊,在那趟旅程中才真正過足了癮。我來到六一環(huán)島下的一家小吃店,雖說時間還早,可店里早已人如潮涌。蜂擁而至的老福州們都在等待這一特色美食。在廚房間忙碌的老板娘操著一口流利又地道的福州話,時不時沖著門外大聲“叫賣”,以招攬生意。我點了一份海鮮鍋邊糊,邊吃邊聽著老板娘述說鍋邊糊的由來。原來鍋邊糊這道美食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從前的老百姓為了讓戰(zhàn)士們吃了飯再去打仗,靈機一動,將大米磨成漿,海鮮、香菇、胡椒、蔥蒜等一股腦兒混煮成清湯,淋米漿于鍋邊,不消一刻鐘,一鍋又一鍋的鍋邊糊就出來了。我輕輕舀起一勺鍋邊糊放入口中,一股濃郁的海鮮味瞬間溢滿口中,淡淡的米香與濃烈的海鮮味充分融合,嚼在口中有種糯糯、暖暖的感覺。 中午,艷陽高照,撐著具有當?shù)靥厣挠图垈悖瑏淼搅恕皣壹?A級旅游景區(qū)”——三坊七巷。剛踏入這人山人海的街道,仿佛置身于古時代的電影情節(jié)中。街道兩旁有各種各樣的店鋪,有現(xiàn)代工藝品店、服裝店、小吃店…… 聽路邊的導游說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區(qū)經(jīng)歷了建國后的拆遷建設后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隨著人流,我來到了一處景點——福建省非物質(zhì)文化展覽館。它坐落于南后街82號。剛到門口,一對栩栩如生的石獅子映入眼簾。步入館內(nèi),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讓我大吃一驚的是,現(xiàn)場還有許多年長的老人制作工藝品。他們精湛的手藝,看得我瞠目結(jié)舌。我也衷心地希望這些精髓能傳承下去。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第二天清早,陽光熹微,我就前往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遠望鼓山,并無特別之處,只見得一座山,上面覆蓋著層層的綠。站在鼓山腳下我才發(fā)現(xiàn)此山不容小覷,它比我想象中要雄偉,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顯得格外綠意盎然。我像其他旅客一樣在山腳下乘車而上。山間的公路盤曲而上,像一條看不到邊的長龍,就連“山路十八彎”都不足以形容。遮天蔽日的棵棵古樹形成一條通道,在轉(zhuǎn)彎處消失得無影無蹤,轉(zhuǎn)過彎后又與它重逢,給人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到了山頂,極目遠眺,可鳥瞰福州市容,高樓大廈排排坐,有長方體、圓柱體,參差錯落,遠近有致,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雄偉壯觀。這時太陽公公已經(jīng)悄悄地從西邊落下,仿佛在告訴我是時候下山了。我?guī)е鴼g笑離開了這令我大開眼界的鼓山。 魚兒可以忘記那一簇簇的水草,但是它卻忘不掉那讓它暢游的大海;鳥兒可以忘記沿途中美麗的風景,但是它卻忘不掉那讓它自由翱翔的藍天;猴子可以忘記它那群小伙伴,但是它卻忘不掉那讓它成長的森林,而我們?nèi)祟愐矐绱耍f萬不可忘掉我們的根。我相信,在人聲鼎沸時聽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方言能讓我們放下心中的焦慮,讓我們安心。這些細節(jié)無時無刻地體現(xiàn)出人類最本能的歸宿感,證明了人類自始至終都在“尋根”。落葉還是歸于根,身為一個正宗的福州人,我更應該將福州文化傳承下去,宣揚開來。我也為自身為福州人而感到無比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