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我與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林宜瑾 年齡:18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黃香蘭 選送單位: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我與福州》 身為一名馬來西亞的華裔子弟,我十分清楚我的祖先來自于中國。生活在有“小福州”之稱的詩巫,我深知在我還未出生的年代里,是我的祖先千里迢迢的來到了馬來西亞,來到了詩巫,給了后人安定幸福的生活。在我年幼時,就時常聽到祖父說著關于他跟著太祖父來到這座城市的故事。因此,我從小便對福州充滿了憧憬,我渴望到福州看一看,體會我的先輩們居住的地方,想要身臨其境的感受福州的鄉情和美貌。 在2018年末,有幸能趁著學校假期隨著父母來到我夢寐以求都想來到的城市——福州。期待與興奮的心情塞滿了我的心臟,我一天一天倒數著來到福州的日子。當我乘坐的飛機抵達福州時,當我踏在屬于福州的土地時,我更加期待我在這里會遇到的事。 我們乘坐著巴士來到了接下來要住的民宿。在去到民宿的路途中,我看著車窗外的風景,雖然是冬天,但福州的人民好像并沒有受到天氣的影響依舊在路上來來往往的走著,這些畫面就好像曾經出現在我腦海里的夢,現在都一一呈現在我的面前。當我們到達民宿時,柜臺的工作人員十分友善的為我們服務,并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福州旅游景點和美食,讓我感受到福州人民的熱情及友好。 當我們安頓好在酒店的行李及物品時,爸爸媽媽就帶著饑腸轆轆的我們到外面去填飽肚子了。我們出門后,就來到了柜臺小姐介紹的一家餐廳。那家餐廳有著很多屬于福州的美食,我們點了醉糟雞、花芋燒豬蹄、醉排骨等美食。這些佳肴就好像是一碗碗呈放在皇帝面前的美食,好吃得讓人贊不絕口。醉糟雞色澤鮮紅并伴有酒香味,十分美味;花芋燒豬蹄軟爛甘淳,芋香宜人;醉排骨香味濃郁,令人陶醉。這些食物亦象征了古人千千萬萬年以前慢慢傳承下來的藝術,令我深感佩服。 第二天,我們便到我們的親戚的家里拜訪。這些年長的親戚大多都是曾經與祖父一起生活過的。他們對我們這些來自馬來西亞的親戚十分的熱情。他們與我們說起了這些年福州變化。70年前的福州,主要靠農業,幾乎沒有工業。人們曾形象地調侃,福州“四個煙囪”,只有兩個會冒煙,冒煙指的是發電廠、造紙廠,不冒煙指的是烏塔、白塔。70年間,福州經濟快速增長,福州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功能持續完善、品質日益提升。改革開放以來,福州得風氣之先、秉政策之利,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所以現如今的福州已與以前大有不同。我們聽了都深有感嘆。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就到福州的旅游景點游玩。我們的親戚也很熱情的地帶我們到福州的各地的景點游玩。福州又被稱為榕城,因為城市的街道、小巷、馬路兩旁都種植著榕樹。而在這幾天里,我們也看到了一棵棵種植在路旁的書。我們的親戚跟我們說到,在宋代的時候,有一位名叫張伯玉的人在衙門前種了兩棵榕樹,并且呼吁百姓們一起種植,從此這個地方就種植了很多的榕樹,也因此有了“榕城”的美稱。 此外我們也到了一個名叫三坊七巷的地方游玩,三坊七巷是一條古街道,它有三個坊,七條巷,因此得名——三坊七巷。三坊七巷至今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貌,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好像是歷史的畫面直接呈現在我的面前。福州三坊七巷也因為擁有著很多文化遺產而被譽為“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福州,當然是有福之州才叫福州。雖然這次福州之旅并沒有完全的感受福州的美麗,但我依舊認為福州是座美麗的城市,我覺得未來我一定會再次來到這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