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記憶中的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鄭光蓁 年齡:18歲(男)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黃香蘭 選送單位: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記憶中的福州》 我待在蔭樹下,乘著涼、聽著海、吹著風??粗笱阏癯崮巷w尋找溫馨的港灣,心中不禁思念家鄉;望著秋葉紛紛揚揚追尋溫暖的大地,心中渴望掙脫現實瑣事的索繞,無憂無慮地欣賞秋日斜暉投下的俏麗影兒;眺著白帆影影綽綽穿梭朦朧的海霧,不禁冥想福州的金山銀山,令人垂誕三尺的福州特色美食,還有停留在腦海里最窩心的記憶。 自出生以來,總看著家中墻上長掛著泛黃的老照片。照片中祖上的老一輩為了養家糊口而身兼多職,透露著一絲絲年代感。祖輩們因清朝政府為打壓明鄭王朝實施的遷界令而被強迫搬遷,來到一座又一座的陌生的土地,建立自己的家業。雖然照片已微微發黃,但泛黃的質地掩蓋不住一代代福州人墾土的毅力、濃厚的人情味、文化的艱辛傳承……每當家中飄逸著媽媽手中“太平燕”的香味,內心敏感的我總有諸多感概,加深了我對福州那片遠(原)土的殷切期盼和向往。 那年夏天,我有幸與心中的這片“有福之州”結緣。收拾好行囊,我和家人滿懷期待踏上旅程。從飛機上俯瞰大地,天蒼蒼,地茫茫,拔地而起的地面建筑、壯觀的送嶂層巒,隱隱約約、朦朦朧朧,在如煙如絮的云煙里若隱若現。這片喧囂繁華的都市仿佛在向我招手,正準備向我展示世世代代福州人的曠世杰作和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福州》一詩中“城繞青山市繞河,市聲南北際山河。”成了這般美景的點睛之筆,總算印證了我曾幻想過的福州之旖旎風光。 家中留存老照片 風景秀麗、聞名于世,地處福州東部郊區的鼓山是市內最具名氣的風景名勝區。由于山頂巍然屹立著一座像鼓一般形狀的巨石,因此得名鼓山。鼓山位于波瀾浩蕩的閩江北部河畔,山姿巍峨、林木蒼翠茂密,可謂是福州市內名字頗為響亮的一處山岳佳景。在鼓山旅游時,我有幸參觀素有“閩剎之冠”稱譽的古剎涌泉寺。寺內香火旺盛,寺外山泉奔涌。面貌莊嚴、殿宇輝煌的涌泉寺不禁讓我引發思古之幽情,眷戀鄉土之情思,對其的敬佩更是油然而生,遲遲不肯離開。 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我來到了“福建園林明珠”——福州西湖公園。站在柳堤上,只見西湖全景隱隱約約現出幾處時濃時淡的綠波。綠波上的煙霧像密密的絲簾,總讓我想揭開去尋找佳境。在“荷亭晚唱”,映入眼簾的景象更讓我不由得贊嘆。幸運的,時值仲夏,恰是荷花盛開的時節,片片濃綠葉間的荷花為三面臨湖的荷亭增添幾分詩意。正如明朝謝肇淛《西湖晚泛》贊曰:“十里柳如絲,湖光晚更奇?!?,讓我想逗留于此的心更加堅定、想將這般美景鏤心刻骨的執念更加深切。 欣賞西湖景色的當兒,肚子不自覺地產生了饑腸轆轆的感覺。我與家人經過一番尋覓后來到附近一家小食館。我們按自己來之前做了功課,點了幾樣好口碑的特色美食大吃大嚼。七星魚丸與一般魚丸形狀上略有相似,但口感與嚼勁卻大有不同,簡直讓我對它一“食”鐘情。從館長老伯口中得知,七星魚丸是由鰻魚、淡水魚剁茸,再包以豬瘦肉和甘薯粉攪拌均勻而制成,所以食之滑潤清脆,湯汁葷香不膩。蠣餅,世代福州人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是館中必點的美食之一。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與鼎邊湖一同入口,濃濃飽足感頓時涌上心頭。時至今日,那彈牙的丸子和濃郁多汁的海蠣肉仍在齒頰生香,再次喚起我與福州不可泯滅的味覺記憶。 一場華美宴會,終究曲終人散;一趟美好旅行,終究有個完結。六天,讓我領略了她的偉大精神,守護著一代代的福州文化;讓我領略了她的人文情懷,傳承著一代代的光輝事跡;讓我領略了她的慈祥母愛,凝聚著一代代子嗣投進她的懷抱。這趟福州之旅清晰呈現我腦海中千年遷徙的福州脈絡。與此同時,我才更深刻了解,家中一直掛著那幅照片的原因。 落葉依然紛飛,秋風仍然蕭瑟,但我的心卻格外溫暖。我回望那記憶中的清晰畫面,輕輕地說一聲:謝了,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