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榕樹下,憶榕城》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謝品慧 年齡:17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黃香蘭 選送單位: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榕樹下,憶榕城》 家門外的那棵老榕樹,是我對福州的唯一念想。 福州,一個有著"榕城"別稱的城市,以榕樹為市樹,茉莉花為市花,福桔為市果。我有幸在十三歲那年到福州一游,那之后便無法忘懷。 那趟旅行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知曉了福州市的城市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可見在福州生活,是件多幸福的事。路上見得最多的,便是榕樹。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片茂密的綠色,但卻毫不單調,反而讓人有種由心而發的舒適感,身心靈都得到了放松。再加上家里那棵榕樹自小就陪著我,我對榕樹更是產生了另一種情感。 讓我更加流連忘返的是福州的"三坊七巷",先是南后街的“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書坊、花燈等百年老字號,商販禮品,酒吧咖啡…… 那時正逢元宵,街上的老老少少幾乎手中都提著一個花燈,榕城也給我留下了一個熱鬧繁華的印象。 隨即一股鮮香撲面而來,帶我走到了街的中心。香味越來越濃,直到我在一家店前停下腳步。原來是福州的經典美食--"福州魚丸",我瞬間饞了,立即排隊點上一份。隊伍長得像一列火車,但卻沒有人爭先恐后地插隊,這讓我更加欣賞福州這座城市。師傅們在熱騰騰的蒸汽中忙前忙后,一片朦朧卻遮不了食物美妙的香氣。不久終于輪到我捧著一碗熱乎乎的魚丸,入口后香滑細嫩,色香味俱全的湯汁在口中爆出。 再到衣錦坊,那里保存了許多明清古建筑的精品,讓我一飽眼福。其他還有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和吉庇巷。還未來福州前,便聽說了這里的"榕城三絕"和"榕城三寶"。這三絕說的就是"脫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紙傘",三寶就是"壽山石雕,脫胎漆器和軟木畫"。據當地人描述,這些產物通常在老字號店鋪可以找到,既然是特產,那就一定得要買上幾個帶回家當做紀念。這三坊七巷不僅讓我大開了眼界,也讓我更了解福州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 逛完了三坊七巷,福州的夜已深了,方才的熱鬧消散去了,只剩下燈火闌珊。漆黑的夜晚,街上的路燈一盞盞,雖然寂靜,卻很溫暖,也許是有家人的陪伴,也或許是這個城市給我帶來的安全感。 榕城還有一地是我十分喜歡的,那便是鎮海樓,也就是廣州博物館。登上鎮海樓,便能一覽美景,站在最高層一眼望去,世界仿佛都變得美好。走進樓內,便看見《廣州歷史陳列》的展覽,展示廣州五、六千年來的文化、風俗和城市發展等歷程。樓前還有有歷代碑刻以及十二門古炮。了解了福州的歷史,我便尋找下一個目標。 說起福州美食,我最想嘗試的就是佛跳墻。福州的聚春園佛跳墻最為有名,當然,價格也是最貴的。上網搜尋后,我們去到了安泰樓。安泰樓二層有散座,適合兩個人就餐,有單點的佛跳墻吃,也有大罐的,一罐大約是三個人的份量。當地人推薦福州吃海鮮的地方就是"二我也",它在福州算是老店了,我自然也是要去嘗一嘗這人間美味了。品過榕城的美食,只使人覺得在福州是天天有口福啊! 回國的前一天,最重要的就是買榕城的特產了。榕城特產主要在東街口一帶,我在那里買了橄欖、蜜餞等。于山下的特藝居的特產玲瑯滿目,而我也是滿載而歸。福州的茉莉花茶更是一個必買的茶葉特產,滿街都有的買,一走進店里,茶香的味道立即就撲鼻而來,那味道是醇厚的,聞起來身心舒暢,沁人心脾。 自我一游榕城后,便愛上了這座城市。常坐于家門外的榕樹下,回憶那幾個夜晚的榕城,每逢元宵,就和家人圍在樹下,偶爾也會買一兩個花燈,榕城熱鬧的模樣,已經深深刻在我的腦海中。 這棵榕樹,是我與榕城的緣分,愿它再陪我度一個十年,憶一個十年的榕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