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家鄉(xiāng)的變化》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劉欣渝 年齡:16歲(女) 所在國/地區(qū):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許桂彬 選送單位/社團:馬來西亞黃乃裳中學 《家鄉(xiāng)的變化》 福州,顧名思義,是一個被人寄寓著給人民帶來福祉,給社會帶來安穩(wěn)這一愿景的城市。它不僅僅是一座平凡的城市,更承載著許多中國人民對文化的了解與傳承。 我是一名福州人,在福州出生,也在福州長大,對這里有非常濃厚的家鄉(xiāng)情懷。而現在的我是一名海外華僑生。是的,我仍持有中國公民身份證,享有一切中國公民的福利且應該承擔所有公民義務。為了完成我的學業(yè),我來到了美國,就讀于著名的哈佛大學,專修法學。 當年,我離開了陪伴著我長大的父母、朋友,還有見證了我成長的家鄉(xiāng)。在那個分離的季節(jié),秋葉逐漸轉變?yōu)楦煽莸暮旨t色,脫離了枝干對它們的束縛,隨著微風緩緩地飄向地面。有些飄向了遠方,有些直落在樹干下,積成一堆堆的小葉丘,有些被路人截胡了,于是故作深沉注視了幾秒后將它放開,有些將這些枯黃的楓葉握在手心中,內心深有感觸后帶回家中存放起來,或制成標本供收藏觀賞,或成為書簽,夾在書籍中成為一個標志。正如那些背井離鄉(xiāng)出外漂泊的華僑們,來自同一個家鄉(xiāng),境遇卻截然不同。 我步入了哈佛大學,完成了我大一的學習生活。在這期間,我無比思念我的故土,想念家鄉(xiāng)美食的味道,還有鄉(xiāng)親們的溫暖。終于,我趁著學期末的假期,我回到了我的家鄉(xiāng)。我想要找回幾年前對家鄉(xiāng)的歸屬感,找回今天我深愛的,那個熟悉的小鎮(zhèn)。 我征得了父母的同意,一個人在福州寬闊的道路上行走。我漫步在熟悉的街道上,看著這些陪著我度過了十九年光陰的事物,屋前的臺階已經布滿了星星點點的青苔,墻壁上的磚頭也泛起了裂痕。屋后的大樹由從前的僅可容納一人乘涼的窘況,終于長成了現在可以讓孩子們在樹上攀爬玩耍的蒼天大樹。 依稀記得十二年前,年僅七歲的我不自量力,妄想爬上當時還依舊纖細的枝干,感受一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澎湃之情,也證明一下自己作為“小大人”的能力。可當我站上枝干的那一刻,我的內心是緊張害怕的。就在那時,我看到了忙碌的母親,以及在與弟妹們玩游戲的大哥,頓時心中的成就感燃起了火苗,我的興奮之情戰(zhàn)勝了我對這棵纖弱小樹以及重力的敬畏---我在樹上開始興奮的蹦蹦跳跳起來。 想想都有點哭笑不得,我不僅在上面跳,我還向屋內的母親以及兄弟姐妹招手示意。弟弟妹妹們?yōu)槲遗氖纸薪^,滿足了我的成就感,同時母親以及大哥的驚慌失措也讓我倍感刺激。母親小心翼翼地勸我慢慢往樹下爬,大哥則在樹下張開雙臂,想要接住險些欲跌的我。而我不聽,總覺得母親他們杞人憂天,偏偏那時的我還在樹干上漫不經心的攀爬著。 一聲“咔嚓”聲敲響了樹下眾人的警鐘,我們的臉上同時出現了同步驚愕的表情。我往腳下的枝干看去,只看見裂縫越來越大,直到枝干與本體斷開,我才在心中吶喊了一聲“不好”。經過一輪天旋地轉,我終于悲壯的掉在地面上,暈了過去。 我不禁捂住嘴輕笑了一會兒,原來以前的自己是這么幼稚可愛的一個人啊。 走著走著,我來到了我的初中與高中學校。由于我是初中部直升上高中部,所以我六年的中學生涯都在同所中學度過。我踏入校門,仿佛回到了青春期時那個夏天。學校的裝潢并沒有過大的變化,停車場中央的小型噴水池還是周而復始的為學校貢獻它的精致與美麗,成為學校的一大標志與風景線。門衛(wèi)大哥也沒有換,還是那個會笑著將私自留校的頑皮孩子趕回家的中年老男人。與門衛(wèi)大哥打了聲招呼,我開始回顧起我中學生涯的點點滴滴。學生的教材沒有變,《背影》的朗讀聲吸引著我與他們一起復習,恍惚間我想起了幾年前我與同桌趁著老師不注意在課堂中開小差的事,頓時忍俊不禁。思緒也在腦海中逐漸回籠,看著學弟學妹們?yōu)榭荚嚥粩嗯Φ臉幼樱拖窨吹搅藦那暗淖约海m然身心疲累卻充滿生氣。 離開了校園,我在街道上漫無目的地閑逛著。以前的福州,私家車罕見,更多的是自行車以及步行模式的移動,可說是低碳又環(huán)保,還能夠不間斷的聽到街坊鄰居的問候與嘮嗑。老人會聚在一起喝茶,有些也會一起下棋。小孩會一起玩,有時還會拉著父母一起玩,讓父母又好氣又好笑。這是幾年前的福州,充滿了人情味,溫暖與生氣。與那時候街道上的人來人往不同,現在的福州街道更多的是交通工具。因為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惟有私家車才能滿足人們對速度的追求。不是說福州不再熱鬧,只是為了生活,人們的日常漸漸失去了彼此之間的問候,留下的只有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我不禁感嘆物是人非,可能……我也變了不少吧。 轉進一個巷口里,我看到了一名賣紙傘的老販。他的紙傘做工精細,外形工整,且設計精美,總是吸引很多人跟他買。幾年前,在大家還會彼此嘮嗑的年代,總有一群組團的婦女會跟老販買傘,讓自己扮上民國時期的妝容,在互相較量的同時也體現了對純粹美的追求。而現在,這個巷子冷冷清清的,老販的攤子也很少有人光顧,只是偶爾有幾個人通過這條巷子到另一條大道上。紙傘的傳承已經越來越少見了,正如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已越來越淡然了。 門前那條路不再那么熱鬧且充滿生機,身邊的人走的走、散的散,我的家鄉(xiāng)已經漸漸的成了別人熟悉的那個福州。我熟悉的那個福州是我內心深處不可磨滅的回憶,也是我對家鄉(xiāng)的眷戀與熱愛的源頭。即使印象中的福州它變了, 但我對福州的愛將永恒不變。回憶中的它將陪伴著我度過未來在外漂泊的日日夜夜,也是我前進與堅持的動力。因為,福州,不僅僅是一座城市,更是我渴望實現夢想以及回歸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