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0 17:59:3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進
作品:《記憶中的味道》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鄭崟崟(女) 年齡:14歲 所在國: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詠婷 作品由光民中學選送 《記憶中的味道》 如果你問我記憶中的味道是什么,我想我會說是一碗清淡的鼎邊糊。因為它,讓我想起了敬愛的他——爸爸。 鼎邊糊是華人的傳統福州美食。我印象中的它是一片片白色的米面,只需加入一些食材,就能點綴它的純凈。據說是福州南郊一位不知名的人烹煮而成的,明朝嘉靖年間,戚繼光帶兵打敗了倭寇,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當地鄉民準備熱熱鬧鬧地招待戰士們。此時,又有一批倭寇襲擊,老百姓十分擔心戰士們還沒吃飯;不知是誰靈機一動,將大米磨成漿,食材一股腦兒混煮成清湯,涮米漿于鍋邊。不久,一鍋一鍋的鼎邊糊出爐,最后眾將士成功打敗了倭寇。這道美食從古至今已有400年歷史了。 小時候,爸爸總會在周末時為我們全家煮上一鍋鼎邊糊。由于我們是“饞嘴貓”,所以爸爸會煮一大鍋讓我們大飽口福。由于爸爸是福州人,從小奶奶便教爸爸烹飪鼎邊糊,因此烹煮鼎邊糊對他來說不是大問題。爸爸總會先準備食材如肉、魷魚、木耳、炒蛋等煮成清湯。待沸騰后,將加入雞蛋的米漿用勺子涮于鍋邊,不久將米漿弄到鍋里,重復以上動作直到用完米漿。不到一刻鐘,香噴噴的鼎邊糊就上桌了。 “煮好了,快來吃咯!”聲音從廚房傳來,我們立刻沖到廚房。細細品嘗,我能嘗到淡淡的米香,刺激我的味蕾,讓我食欲大開,食材的搭配更是增加我的食欲。由于實在是太好吃了,我們一碗接一碗,一大鍋的鼎邊糊逐漸變少了;一口接一口,肚子變大了。我們不禁稱贊爸爸的廚藝,“爸爸煮的鼎邊糊最好吃了!” 某日,爸爸決定出國公干,掙錢養家,讓我們有更美好的生活。我們不同意,因為金錢比不上爸爸的關愛,但爸爸還是去了。從那天起,我們見到爸爸的機會不到百次。雖然我們常用視頻聊天,但那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不是活生生的,隔著的熒幕讓我們感受不到彼此的體溫。每日每夜牽掛著爸爸,誰都不想失去那份愛、失去親人、失去那溫暖人心的愛心早餐。 鼎邊糊,已不出現在我的面前;鼎邊糊,敲響了失親的悲歌。那味道,永遠活在我的記憶中;這一道,誰還能為我煮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