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8 16:55:3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進
作品:《記憶中的味道》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黃首睿(男) 年齡:14歲 所在國: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張詠婷 作品由光民中學選送 《記憶中的味道》 馬來西亞砂拉越里有一座號稱“小福州”的城市——詩巫。那里的華人主要使用福州話與親朋戚友交談,有些馬來人土著伊班人也會使用福州話與福州人交談。詩巫的福州人大部分來自福州閩清省、福州古田。這座城市蘊藏著濃厚的人情味。 在當地的人民只要一提起福州小吃就會想起當地最著名的福州美食:鼎邊糊則是其中一道傳承已久的美食。在這座城市的打鐵街上有一家開了將近55年的茶室,那里主要賣的食物就是鼎邊糊,也是在這座城市里最古老的鼎邊糊店面。 在我的記憶中,有一次我的奶奶帶我去到這間茶室吃早餐,在等待食物到來的當兒,奶奶告訴了我關于鼎邊胡的故事和由來。原來,傳說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天,正當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附近的城鄉遭到倭寇騷擾,戚繼光要帶兵入閩剿倭寇。老百姓們一聽著急了,無論如何也要讓戰士們吃了飯再去打仗。有一個老百姓靈機一動,將大米磨成漿,再將干貝、木耳、肉絲、金針等煮成清湯,涮米漿于鍋邊。眾將士吃飽后奮勇上陣,把倭寇全部分屍。因此“做夏”吃鼎邊糊,緬懷民族英雄,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涵。 接著,奶奶還帶我到廚師的身邊,一邊看著廚師煮鼎邊糊一邊告訴我鼎邊糊的制作過程。奶奶告訴我在煮之前需要將大米用清水浸泡數小時,之后就將浸泡好的大米倒入石磨里再加入適量的水磨成米漿。等到鍋里的清湯燒開后,她先在鍋的兩邊淋上層食油,將米漿均勻地淋在鍋邊上。過了一會兒廚師用鏟子鍋邊上的米漿輕輕地鏟入鍋里。最后再將魷魚、蝦米、芹菜等配料與米漿一起煮成美味的鼎邊糊。當鼎邊糊送到餐桌時,一陣陣的香味撲鼻而來,我恨不得把香味全都往鼻孔里吸。鼎邊糊吃起來入口爽滑,味道鮮美,吃得我津津有味。 雖然時間隨著一年又一年的變化,但我對鼎邊糊的味道卻還是始終忘不了。就在上個星期,我帶媽媽一起到這家餐廳享用鼎邊糊。這家餐廳的廚師還是一樣的,可是味道卻變了。鼎邊糊的口感吃起來變得沒那么的爽滑了,湯底的味道也漸漸的變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