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15:28:1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進
作品題目:《初見,記憶中的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姓名:朱倩緯 Chuo Chieng Wei (女) 年齡:18 所在國家:馬來西亞 作品由詩巫公教中學選送 《初見,記憶中的福州》 最近的心,悶得慌、堵得慌,只想爭取片刻的寧靜。此時的我,渴望像無憂無慮的孩子一樣,擺脫現實的忙碌與不安;此時的我,漫無目的地坐在草地的一處,抬頭仰望繁星點綴著夜空;此時的我,回憶著同一片星空下的福州,我曾停留在那一片樂土上的人事物。想念,福州的青山綠水,濃濃人情味,那兒的地道美食,還有待在那里最珍貴的記憶。 福州在我的腦海中總是美好卻抽象,熟悉卻又陌生。自懂事以來,我都只能從奶奶的口中回溯在那個久遠的年代,祖上的老一輩為了養家糊口,逼不得已離鄉背井來到馬來西亞。在詩巫這個小地方,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傳承了家鄉的特色與文化,讓詩巫擁有“小福州”的稱號。然而,家始終相隔千里之外。每當奶奶和我說起福州的點點滴滴,總會有些哽咽,轉身為我煮一碗盛載著思鄉情愫的福州魚丸。那時的我年紀尚小,看不出她眼角的那顆晶瑩,但現在的我卻是深深領會,開始向往奶奶口中那名為“福州”的故鄉。 一次機緣巧合下,我參加了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縱然從詩巫至吉隆坡輾轉才抵福州,煞費時間精力,絲毫不減我對這座城市殷切的期盼,滿懷熱忱地踏上了尋根之旅,腦海中那幅家鄉的拼圖總算隨之拼湊完整。第一縷晨光射穿薄霧,迫不及待的我趕緊湊上窗兒,一睹這兒的繁華與寧靜。俯瞰這座城市,朦朧的山巒,在飄渺的云煙中若即若離,千百年來屹立著守候這一片土地。“輕帆數點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遙。”這般美景,絲毫不愧對于詩人們世世代代對其的贊譽。 “三山兩塔”是福州著名的地標,分別是巫山、于山和屏山,其中有于山白塔與巫山的烏塔遙遙相對。在民間有一個傳說,三山就是福州的龍脈,烏塔和白塔分列東西,構成龍的犄角,而位于北部的鎮海樓便是龍尾。尤其是兩座塔,據悉塔型線條流暢優美,塔墻更雕刻了鳥獸花卉及浮雕佛像,是五代時期福建石雕藝術精品。然而此次行程急促,只能遠遠地觀望而無法近距離地感受歷史的時代感,實為這趟旅程的一大遺憾。但卻更加深了我對這里的向往,希望能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看盡那一處又一處被錯過的繁華。 隨著營團,我走訪了古老的三坊七巷,這片凝聚了歷史的文化和精髓的街區。身處深巷中,望著青瓦白墻,都不禁以指尖感受著一磚一瓦所透露出歲月的痕跡,那是多么地輝煌,卻又滄桑。我們也參觀了林則徐紀念館,深入地了解歷史課本里的人物,心中的敬佩油然而生,查禁鴉片、虎門銷煙,展現了他的睿智及正直,使他名垂青史,為世人之楷模。之后,我更從帶領我們的志愿者口中得知,清代船政締造者沈葆楨,福州三大才女冰心、廬隱和林徽因以及愛國烈士林覺民皆出身自三坊七巷。正如清代大儒周衍所言:“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更讓人不由得贊嘆,福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才人豪杰,果真是一片有福之州啊! 走著走著,便不自覺地被一股濃濃的香味所吸引。一番尋覓后,終于找到香味的出處,原來是一家福州特色小吃館。館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就迫不及待地點了肉燕、福州魚丸等美食大快朵頤。肉燕和詩巫的云吞有些相似,但口感卻大為不同,肉燕更為有嚼勁且料多實在,果真是百聞不如一“嘗”。小名“燙口冰淇淋”的芋泥更是我的心頭好。入口即化的軟儒口感,甜而不膩,溫溫熱熱的,為這個冬季提供了一絲暖意。時至今日,那一口濃郁的芋泥仍在唇頰留香,難以忘懷。而道地的福州魚丸,更讓我在陌生的城市,嘗到了熟悉的家鄉味,感動忽而涌上心頭,彈牙的魚丸和濃郁多汁的內餡,實在讓人欲罷不能。在福州,我又增添了一個味覺的記憶,一個和奶奶相連接的記憶。 十天,尋根之旅悄然進入了尾聲。這次經歷讓我有了一番別樣的領悟。福州之所以被稱為榕城,不但是榕樹遍滿全城,也是因為福州就如榕樹枝葉繁茂,撐起一片土地,守護著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更是因為福州就如榕樹樹根般延綿不斷,將一代代的血脈傳承遍。她,始終屹立不倒。等候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子嗣,重歸他的懷抱。于此同時我才更深刻了解了,或許,這也是奶奶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不舍,能做的最好的詮釋吧。 福州之意蘊,筆墨不足以形容。銘記于心,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