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長樂區(qū)基本情況 長樂別稱“吳航”,簡稱“航”,設縣始于唐武德6年(公元623年),至今1394年歷史,1994年撤縣設市,2017年撤市設區(qū),是明代偉大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舟師駐泊基地與開洋起點。地處閩江三角洲,距省會福州30公里,東瀕東海,與臺灣隔海相望;北臨閩江,與福州馬尾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一江相連;南與福清市毗鄰,具有近城、枕江、面海、臨臺等特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溫潤多雨,氣候宜人。 全區(qū)陸域面積72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313平方公里,江海岸線120公里,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開放縣(市)和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點縣(市)之一。現(xiàn)轄4個街道、12個鎮(zhèn)、2個鄉(xiāng),共261個村居,人口約70萬,共有海外鄉(xiāng)親及港澳同胞50多萬人,分布于70多個國家(地區(qū)),為福建省著名僑鄉(xiāng)。長樂地靈人杰,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歷史上出過11名狀元、957名進士,歷代名人輩出,杏林始祖董奉、一代高僧百丈禪師、愛國華僑陳振龍、書畫名家陳子奮、文學巨匠鄭振鐸、冰心,以及當代著名導演陳凱歌等都是其中杰出代表。長樂資源豐富,植被種類多樣,境內已探明的礦產有鐵、錳、鎢、鉬、花崗石、石英砂等20多種,是福建省重點漁業(yè)市、福州市農副產品重要生產基地,青山晚熟龍眼為歷朝貢品,漳港海蚌(西施舌)更是遠近聞名的海味奇珍。 長樂基礎設施完善,全區(qū)公路總長1400多公里,沈海、機場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福州長樂國際機場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160.6萬人次。境內的華能福州電廠總裝機容量達272萬千瓦,擁有22萬伏變電站6座、11萬伏變電站23座,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24.5萬噸。江海岸線總長120公里,港口經(jīng)濟發(fā)展?jié)摿薮螅上赂蹍^(qū)及閩江口內港區(qū)已建成碼頭泊位2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4個。長樂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現(xiàn)有國家2A級旅游景區(qū)1個(琴江滿族村)、3A級旅游景區(qū)4個(顯應宮、冰心文學館、九龍山莊、猴嶼洞天巖),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等各類公園200多個、文化展館70多座,三星級酒店3家、四星級酒店1家、五星級酒店1家,2014年獲得“福建十大醉美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