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3 15:10:28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夏芳
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2月16日在福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長楊益民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工作暨“十二五”發展回顧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各級政府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認真落實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市委十屆十次、十一次全會精神,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據統計,全市生產總值5618.1億元,增長9.6%;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848.04億元,增長8.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0.46億元,增長9.7%;固定資產投資4853.61億元,增長10.6%;外貿出口1312.3億元,增長0.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6.79億美元,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8.74億元,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82元,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3元,增長8.5%;城鎮登記失業率2.44%;人口自然增長率7.4‰;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以上指標多數居于全省前列,但有6項指標沒有達到我市預期目標。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積極應對困難,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深入開展“三比一看”、“四個萬家”等活動,全市各級黨員干部下基層約45.8萬人次,協調解決問題約5.9萬個。及時出臺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鞏固經濟基本面。擴大有效投資,595項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367.17億元,為年度計劃的115.2%;981項行動計劃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555.05億元,為年度計劃的114.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增長13.8%,企業直接融資1161.83億元,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二)轉變發展方式,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堅持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60項重點工業項目竣工投產,26項重點工業項目動工建設,京東方8.5代面板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27.9億元,增長8.8%。全市技改投資790億元,增長4.6%。福州高新區、臨空經濟區、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臺商投資區、江陰工業集中區等園區建設提速,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獲評國家級物聯網園區。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等14個服務業重點產業,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投入運營,成功舉辦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等大型展會,鼓樓區躋身全國樓宇經濟十大潛力城區。福州航空新開通16條航線,長樂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福州市港口年貨物吞吐量1.13億噸。鼓嶺生態旅游區、永泰云頂旅游區獲評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25家和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0家、院士(專家)工作站16家、眾創空間14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加快建設中國福州海西引智試驗區,新引進高層次人才34人、人才團隊2個。 (三)創新體制機制,重點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穩妥開展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引入民間資金157億元。完成第三輪簡政放權,市級審批服務事項取消49項、下放51項,33項審批服務事項在全國首創“市區同權、多點辦理”。建立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梳理公布市本級7944項行政權力和10013項責任事項。市行政服務中心通過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驗收,建成啟用全省首個市民服務中心。全面推廣“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全市新登記企業數增長35.8%。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建立積分落戶制度。閩侯國家級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啟動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有序推進。 (四)拓展發展空間,大開放戰略深入實施。福州新區獲批成為全國第14個國家級新區,對接新區產業項目200多項、總投資超2500億元,新區固定資產投資超2000億元。大力推進自貿區福州片區建設,推出6批54項體制創新舉措,其中14項屬于全國首創,區內新增企業4535戶,注冊資本830.13億元。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成功舉辦海絲博覽會、亞洲合作對話工商大會、絲路國際電影節、海絲國際旅游節等重大活動,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等項目建設有效推進。注重“引進來”、“走出去”并舉,新批千萬美元以上外(臺)資項目74項、境外投資項目73項。深化榕臺交流合作,開通黃岐至馬祖客運航線,在全國率先啟用電子臺胞證、成立首家臺胞權益保障中心,海峽青年交流營地啟動建設。加強榕港榕澳各領域交流合作,在港澳舉辦推介會成果豐碩。外事、僑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與丹麥霍爾拜克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關系。福莆寧嵐同城化步伐加快,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長平高速公路、福平鐵路等項目扎實推進。對口支援和山海協作工作有效開展。 (五)夯實農業基礎,“三農”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64.87億元,增長4%。新成立32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5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新建設施大棚3200畝。加快發展遠洋漁業,在幾內亞比紹等國家新建遠洋漁業基地。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配套,54個水利項目完成投資24.96億元,建成農村公路244公里,新增更新農村客車135輛,解決農村10.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江陰、青口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進展順利,試點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積極開展新農村“幸福家園工程”建設,完成23個市級示范村185個項目建設。實施“造福工程”搬遷5350人,幫扶2.1萬人脫貧。 (六)改善宜居品質,城市功能品位持續提升。《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獲得國務院批復,中心城區“多規合一”編制工作基本完成。不斷拓展對外通道,合福高鐵福州段、沈海復線寧連高速福州段、京臺線建閩高速福州段等項目建成通車。加快完善城市路網,新改擴建城市道路71公里,完成城區路網13個節點改造。軌道交通1號線南段試通車,2號線建設加快推進。新增更新公交車1019輛,新辟優化公交線路210條,新增預約出租車113輛,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767個。認真實施“四綠”工程,完成造林綠化13.22萬畝,建成開放飛鳳山奧體公園、金雞山棧道等10個城市休閑空間,新建40公里綠道,新增391萬平方米城市公共綠地。基本完成飛鳳河、臺嶼河等7條內河整治,實現左海與西湖相通。綜合整治123個老舊住宅小區,啟動實施舊屋區改造1062萬平方米。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江北城區山洪防治及生態補水工程等項目啟動建設。道路交通安全、“兩違”、非法采砂等專項整治扎實開展,成立“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福州市數字城管系統一期通過國家驗收。成功舉辦中國生態文明論壇福州年會,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市建設技術評估和省級森林城市檢查驗收,全市空氣質量位居全國74個重點城市第6位。 (七)完善公共服務,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新增中小學學位5550個、公辦幼兒園學位2160個,在五城區試點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集體辦學前教育服務。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市屬、區屬公立醫院實行藥品、耗材零差率銷售,新建92個村衛生所、3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全面啟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第二期26個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建成投入使用,市老年人活動中心、溫泉博物館等項目建成開放,“文化惠民·六進”活動被文化部評為基層文化志愿服務示范項目。加強歷史文化遺產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三坊七巷獲評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和國家5A級景區。圓滿舉辦第一屆全國青運會,贏得了海內外高度評價,福州代表團獲得金牌數、獎牌數、總分數在55個城市代表團中均排名第3位。成功舉辦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福州國際馬拉松賽、中國羽毛球公開賽、全球華人籃球邀請賽等大型賽事。深化雙擁共建,積極為部隊辦實事解難事,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 (八)注重民生保障,人民群眾幸福感有效增強。全市各級財政用于民生支出565.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2%,年初確定的市級25項78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件件有落實。城鎮新增就業14.9萬人,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4.9萬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險體系全面建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標準和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2.5萬套,解決8667戶群眾逾期安置問題。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全面完成。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達92.86%。 (九)踐行“三嚴三實”,政府工作作風切實改進。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作風建設年等活動,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全市政府系統“三公”經費支出下降15.1%。深入開展效能建設、績效管理工作,堅決整肅“為官不為”、“庸懶散拖”等問題。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等力度持續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得到加強。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支持政協開展協商民主活動。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3件,制定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29件。辦復509件省、市人大代表建議和442件省、市政協提案,滿意率分別為97.3%和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