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6 11:21:15 來源:海峽都市報 責任編輯:夏芳
整治后的臥湖路,古色古香,馬鞍墻透著濃濃的福州味 解民生難題 保留文化原味 整治中,街巷積水等老問題的解決,讓老街坊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方便,街巷建筑原味的保留更贏得街坊們點贊。 臺江交通支弄是交通路小學、交通路幼兒園學生的必經之路。之前,每逢大雨天,這條巷子就有不少積水,孩子們不得不穿上雨鞋,蹚水而過。2012年,巷子啟動整治,增設人行道、鋪設下水道、新修水泥路面,積水老難題得到解決。 “倉山的整治,貴在保留了原味。”祖孫三代都住在倉山的劉老先生說,街巷整治中,遇到山坡及歷史悠久、古色古香的“擋墻”時,施工人員基本沒去動它,只作小范圍修補。 福州市宜居環境建設指揮部的工作人員說,臺江大部分的小街巷都集中在舊屋區內,針對居民區比較密集或周邊有學校的街巷,都盡早安排工期。倉山老建筑群多,改造時,特別強調注重街道整治與周邊景觀的和諧統一。以整治后的馬廠街為例,路邊高高的“擋墻”及成片的爬藤基本和以前一模一樣。 據悉,今年臺江區計劃改造小街巷17條,整治方案已完成。倉山區今年擬改造13條背街小巷,計劃年底前全部完工。 麥園路92號的住戶吳先生說,他這座原本殘破不堪的老房子經過景觀改造,成了紅磚洋房,充滿英式風韻 征集民意 讓街坊有“獲得感” 福州環境綜合整治總指揮部的工作人員說,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街巷整治變得越來越不簡單,因各街巷實際情況差別較大,文化底蘊各不同,幾乎每條街巷的改造方案都得“量身定做”。 街巷整治,需要認真做好溝通解釋。福州市組織各級干部,走家入戶向居民闡明項目建設的目的和意義,廣泛征集居民意見,面對面交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街巷整治是要給予百姓家門口的便利,出門就有‘獲得感’。”鼓樓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就鼓樓區的街巷整治而言,整治方案已變得越發成熟,不僅得注重“面子”,也得注重“里子”。早期,多數街巷的變化主要在于外觀,如今,街巷文化內涵及功能的挖掘也漸漸跟進。 □數據 年整治76個項目總投資23.45億元 從2012年9月起,福州就在全市范圍啟動大規模環境綜合整治,著重提升小街巷景觀,打造完整社區。據統計,僅2015年,福州全市主城區就安排了街巷景觀整治任務76項(含13個背街小巷整治項目,主要在鼓樓區),計劃總投資23.45億元。目前,六一路、省府路、八一七路(安泰中心)等項目正在施工,其余項目處于招投標等階段。 “環境整治工作要向居民身邊延伸,向小街小巷拓展,讓百姓真切感受居住環境新變化,生活得更舒心更幸福。” ——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楊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