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胎漆器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清乾隆年間,福州髹漆大師沈紹安繼承發揚了傳統漆藝,創造出獨特的脫胎漆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福州脫胎漆器,質地固輕巧,裝飾精細,色澤鮮艷,結實耐用,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特色,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的瓷器并譽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 脫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為脫胎和木胎兩種。脫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為產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綢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層裱褙上去,待陰干后,敲碎或脫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經過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種裝飾紋樣,便成了光亮絢麗的“脫胎漆器”工藝品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櫸木等堅硬木材為 坯,不經過脫胎,直接涂漆,工序與脫胎布坯相同。一件工藝品的工序多達四五十道,有的甚至達到一百多道。 福州脫胎漆器產品大致可分為實用和藝術欣賞兩大類。脫胎漆器除輕巧美觀耐用外,還具有耐熱、耐酸、耐堿、絕緣等優點,其運用范圍已擴大到工業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