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4 10:40:41 來源:中國僑網 責任編輯:夏芳
中國僑網太原12月13日電 題:臺灣雕塑大師旅意20載 融匯中西方藝術 作者 胡健 臨近開展前,臺灣人屠國威接到一通來自主辦方的電話,邀請他參加2015太原國際雕塑雙年展。相比其他藝術家提前半年報名參展的規程,主辦方算是給屠國威開了綠燈,而其在大陸雕塑界的聲譽,也不言而喻。 英國牛津大學藝術史博士、國際知名藝術評論家徐小虎曾這樣評價屠國威,“他的作品在東方,甚至在西方雕塑史中都是前無古人的,他的原創性跨越了文化的界限。”類似的褒獎還曾從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單增口中說出,“他對現代雕塑語言的使用干凈純正,填補了大陸現代雕塑研究的空白。” 在“雙年展”期間,屠國威帶著他于2015年新創作的三件作品亮相太原,分別是《峰谷》、《嶄露頭角》和《契合》。三件作品均用一整塊玉石雕刻而成,有別于傳統玉雕的華美大氣,屠國威的作品看起來極為簡單。他常用16個字形容其作品:見微現微,現微見微,微見微現,微現微見。 1947年,屠國威出生于臺灣一個藝術世家,9歲便進入私人畫室學習西畫。此后進入臺灣地區第一所專門的美術學院,并在李梅樹教授的指導下研習當地寺廟雕刻師的技藝。1971年,24歲的屠國威接受佛光山星云大師的聘用,擔任“凈土世界主題公園”的主設計師。在地下,屠國威創造出一個有山有水有樹林的巨型洞窟,里面供奉著數尊佛陀和尊者。 在這之后,屠國威遠赴意大利托斯卡納深造,這一待就是20年。在意期間,屠國威摒棄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傳統裸像雕刻,而是借用大理石來表現人體的柔軟與溫暖。他所創作的“參契系”著以展現女性局部來表現人體之美。徐小虎認為,屠國威在這個領域里,打破了華人傳統雕刻的認知范疇。 屠國威談到對藝術的認知時說,中國文化就像銅板的兩面,一面是“相”,一面是“像”。“我一直在尋找‘相’的呈現,不是像不像而已,所謂‘相’就是心靈深處的思想文化體現。我希望我的作品呈現一個意念表達,能像漢字一樣深奧,它應該更多的指向精神性。” 1988年,屠國威獲得意大利佛羅倫薩繆斯學院的院士頭銜。四年后,他為臺灣高雄創作和平紀念碑,使其在臺灣藝術領域頗具威望。隨著兩岸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屠國威每年需要往來大陸四五次,形成意大利、大陸和臺灣三點一線的生活。 目前,年近七旬的屠國威在云南瑞麗成立了工作室,從那里購買原生玉石,就地創作,他的作品也常受到海內外玉石收藏者的青睞。屠國威說,再過幾個月會在臺灣有場個人作品展,期間會邀請很多大陸雕塑界的專家學者前去,一同探討兩岸雕塑領域的未來前景。 “新態·2015太原國際雕塑雙年展”于12日在山西太原開幕,該展呈現了近年來中國雕塑領域的最高水平。美國、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293名藝術家的310件(組)最新雕塑作品一同亮相。(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