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6 21:51:4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李霖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 季曉東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參與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在新增境外投資企業中,大多數為民營企業的地方企業占94%,其中非金融類對外投資451億美元,占總額43.8%,同比增長36.8%,增幅是國企的兩倍多,有進出口實績的民企占外貿企業總數比重超過70%,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36.5%,對進出口增量的貢獻率55.9%。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民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2014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一帶一路”建設“鼓勵民企參與”。同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一帶一路”建設“歡迎民企參與”。 為了學習貫徹中央對民企的要求,本文在調研匯總分析的基礎上,對民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涉及的主要方面作些初步總結和探討,以期提供借鑒和參考。 民企參建的優勢和作用 當今企業界有一種認知:不融進國際經貿,不算真正的市場經濟;不站上國際舞臺,不算真正的企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已擔大任的民營企業走出去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既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發展并實現轉型升級的需要,對于敢為天下先的企業也是新的巨大商機。 民營企業走出去及投身“一帶一路”建設,首先具有體制機制的優勢,便于平滑對接,且在一些附設政治條件及政府背景限制的地方,便于身份認可。 據全國工商聯今年上半年大型專項調查,當前,我國民營企業走出去已遍布全球多數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是重點。上海、浙江、廣東、天津、陜西等地工商聯的專題調研表明,當今民企以“一帶一路”為重點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能力不斷加強,層次不斷提升。據2014年統計,上海民企在該市對外投資項目與投資額的占比中,分別達70%、50%以上;浙江民企境外投資占比達90%左右;天津民企投資機構和投資額占比均為86%左右;陜西民企占該省新增對外投資項目的80%以上,實際投資額占比為32%。另據廣東省工商聯介紹,廣東省民企承前啟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投資活躍,2014年進出口值達5189億元,增長32.1%,全省有貿易記錄的達2.3640萬家,占同期全省總數60.8%(引自2015.10.16中華工商時報)。 民營企業以“一帶一路”為重點方向主動走出去正是基于地緣經濟及歷史和現實基礎,在改革開放多年成長新條件下邁向更高水平更大領域市場化的必然規律和發展抉擇。當今企業界有一種認知:不融進國際經貿,不算真正的市場經濟;不站上國際舞臺,不算真正的企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已擔大任的民營企業走出去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既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發展并實現轉型升級的需要,對于敢為天下先的企業也是新的巨大商機。 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平等競爭、共同發展是中國經濟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在遵循國際經貿規則的條件下,同樣可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各展其長,比翼雙飛,且可以“混搭”新優勢。以央企和國企為主體的國家隊是政府間重大項目合作的當然承擔者,現階段在基礎設施建設、高鐵、核電等領域頗有建樹,民企則在市場化領域擔當了最佳參與者。即便是以國家隊為龍頭的重大項目,其配套及相關產業鏈也包納了眾多民企。當然一些行業領先的民企本身也具備承擔和組織實施重大項目的能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之外,在新興產業、農業、文化與人員交流等方面,民企將扮演“長袖善舞”的角色。從更深層次而言,隨著以推動混合經濟為主要途徑的國企改革及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新型混合經濟在國際經貿中將綻放異彩。 民企不僅善于“單打”,也善于“借梯登高”與國企合作“雙打”“混雙”形成疊加優勢。浙江華立儀表在印度、泰國等6個國家較早建立了制造基地,形成內外聯動轉型升級的發展格局,并積累了海外投資的寶貴經驗和軟實力。為開發新能源項目,他們與中石油聯手打造燃料乙醇項目,通過強強聯手,在東南亞打造全球最大木薯生產商和供應商。中國泛海集團聯手“業界一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并與印尼本土企業合作,利用國產設備,在當地投資30億美元建設“2×100萬千瓦”發電廠項目。天津港強集團是一家現代物流企業,他們與國企合作,提升了實力和能力,成功在澳大利亞購買天然牧場,形成完整的牛奶牛肉產業鏈。 “勇于創新、敢于擔當”是企業家精神的內核,正在中國優秀的民營企業家身上展現,這為民營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寶貴的人才支撐和精神動力。在當前我國的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專利申報等領域,民企貢獻度均占70%左右,尤其是在異軍突起的新興行業中執銳攻堅,開啟了高端輸出和優勢帶動的中國對外經貿新起點。 |